[发明专利]多侧通道高效直筒式榨油机榨膛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7715.7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6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白鹏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鹏展 |
主分类号: | B30B9/26 | 分类号: | B30B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2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高效 直筒式 榨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侧通道高效直筒式榨油机榨膛,属于机械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的直筒式榨油工艺中,包括装料,预压,保压压榨,出饼等几个主要步骤。其中,因为关乎出油效率等问题,保压压榨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实际生产中,会遇到两个问题:1,给定一定量的待压榨籽粒,整个榨油的过程所用的时间太长,其中保压压榨阶段因为要等待出油,所耗费的时间最长,占整个榨油过程的大部分时间。这造成了榨油效率偏低,生产成本无法下降。 2,压榨后的饼粕上下两端及和榨筒接触的边缘部分形状整齐,不易破碎,籽粒的残油率较低,但饼粕的中间部分容易破碎,许多籽粒没有受到足够的压力而出油,残油率较高,不能达到预想的生产效果,造成榨油阶段的浪费,抬高了生产成本。
产生以上两个问题的原因分别是:1,目前所用的榨筒是圆筒,圆筒周围布满了出油小孔,物料放在筒中被压榨,籽粒中被压出的油从众多籽粒形成的相互连通的微小缝隙通道流动到榨筒的出油小孔附近,从而流出。其中离榨筒边缘越远的油流流出来所用的时间越多,榨筒中心附近的油流出所需时间最长,所以要等到绝大部分油流出,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2,籽粒在榨筒中受压,因为力传导到中间部分时,不像籽粒在上部分的受力情况那样利于出油,中间有许多籽粒受压力不够,不能完全出油。
以上情况使得当前普遍应用的直筒压榨式榨油效率不高,影响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对传统直筒式榨油中保压压榨步骤一些缺陷的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改进油流的出油通道结构,缩短油流出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2,改善籽粒在榨筒中的受力情况,使各部分都能达到出油压力,避免浪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具体的措施如下:本设计的榨筒和一般榨筒相同,均是布满了出油孔的圆筒,不同之处在于本设计添加了若干圆形出油板和出油管。其具体作用为:
1, 添加了若干出油管(中心轴线与榨筒轴线平行),这些出油管表面分布了出油孔,使得油流可以从这些出油管表面的出油孔由外向内流到出油管内部,再向下流到整个榨膛的底部完成出油过程。这些出油管的布置,改变了油流只能从榨膛内部通过榨筒最外边的出油孔流出的状况,使得远离榨膛最外边的籽粒中的油可以就近从出油管中流出,大大改进了出油的通道结构,使得油流能快速流出,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油流只能“由里向外出油”到“内外均可出油”。
2,添加了若干个出油板(中心轴线与榨膛轴线平行)。除了最上边的一块实心出油板,其余的出油板均为带出油孔的结构,出油板整体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为实心,中间层有均匀分布的支撑结构,大部分空间为空,上面一层带有分布于整个平面的出油孔,整个板结构最外侧边缘部分是带有出油孔的一圈圆板构成。出油板使用时将整个榨筒内部分为均匀的几层,被压榨出的油可以就近通过出油板上侧的出油孔流到出油板内部空间,因为出油板内部的支撑结构均是单独存在,没有连接在一起,因此进入内部的油可以自由流动到榨筒边缘的出油孔,也可以流到出油管外侧的出油孔,完成出油。这就改变了径向的油流出只能通过通过籽粒形成的微型缝隙流出的状况,而可以在平板上无阻隔的自由流动,大大加快了出油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添加了出油板还改善了被压榨籽粒受力不均的情况,便于力的传导,使榨筒中间部分的籽粒也可以受到足够的压力,能够出油,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设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榨筒外侧出油孔;2,榨筒;3,第二层出油板;4,被压榨籽粒;5,第一层出油板;6,出油管;7,第三层出油板;8,第四层出油板。
图2是第一层出油板结构。此板为实心结构,其中9,第一层出油板配合孔。
图3是第二、三、四层出油板俯视图显示内部结构。
图3中,10,第二、三、四层出油板上层部分;11,第二、三、四层出油板配合孔;12,二、三、四层出油板下层部分;13,二、三、四层出油板外侧出油孔;14,二、三、四层出油板中间部分支撑结构;15,第二、三、四层出油板上层部分出油孔。
图4是第二、三、四层出油板侧视图显示内部结构。
图4中,16,第二、三、四层出油板外侧部分;17,第二、三、四层出油板外侧部分出油孔。
图5是出油管截断及剖切显示的内部结构。其中,18,出油管表面出油孔。
图6是配合整个榨膛使用的,压在出油板上的支撑架。其中,19,支撑架上部分支撑板;20,支撑架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际的使用过程来说明本设计的具体实施方式:
将2,榨筒放置到合适位置后,首先将8,第四层出油板放入底部,将四根6,出油管分别按照对应位置和11,第二、三、四层出油板配合孔进行配合,放入适量的待压榨籽粒,然后放入7,第三层出油板,其上的配合孔要和四根出油管配合,将图6所示的支撑架腿部放到7,第三层出油板上(支撑架腿部足够长,能够避免19,支撑架上部分支撑板和出油管上端碰撞),使用预压缸对19,支撑架上部分支撑板进行压迫,压到合适位置停止,将支撑架撤下,将7,第三层出油板撤出,继续放料,再将7放回,配合支撑架完成预压,重复几次完成预压。最下面一层预压完成后开始放置第二层,其主要工作步骤和第一层放置相同,接着是第一层物料的放置。当整个预压工作完成后,籽粒和各部分的布置如图1所示,此时将图6所示的支撑架放置到5,第一层出油板上,利用主压榨缸进行压榨。之后即进入了保压压榨阶段,等待出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鹏展,未经白鹏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7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