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力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7277.4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1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黔南州鸿联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力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磁力发动机。
背景技术
动力机也叫发动机,它是把热能、电能等变为机械能的机器,用来带动其他机械运作。如电动机、蒸汽机、涡轮机、内燃机等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行业。目前使用的动力机大都是以碳质燃料或电作为主要能源,随着汽油、柴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紧张,利用汽油、柴油等作为能源的动力机必将在市场上淘汰。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利用磁力为动力源的动力机,这些动力机大多是利用电能在电机定子表面或转子表面形成旋转磁场,旋转磁场推动或拉动转子旋转并对外做功,但是这类动力机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且结构较复杂,使用成本高,至今还没有出现不依靠外界动力源而完全利用永磁场对外做功的动力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力发动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磁力发动机,包括主轴、机壳及置于机壳内部的磁动力装置、齿轮控制系统和开关机控制装置,所述主轴固定安装在机壳上与机壳连为一体,磁动力装置安装在主轴的中部,齿轮控制系统分别安装在磁动力装置两侧,在主轴上位于齿轮控制系统外侧对称安装有传动轮。
所述磁动力装置由内层定磁铁、外层定磁铁及设置于内层定磁铁与外层定磁铁之间的活动磁铁组组成,内层定磁铁通过内层定磁铁支架安装在主轴上,外层定磁铁安装在机壳内侧,活动磁铁组安装在活动磁组支架上,活动磁组支架的两端安装在旋转底盘上。
所述齿轮控制系统包括隔磁控制齿轮、旋转底盘、旋转外壳及置于旋转外壳内的定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及定位齿轮,其中定齿轮安装固定在主轴上,并与设置在周围的若干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每一个第二传动齿轮分别和一个第一传动齿轮和两个定位齿轮相啮合,旋转底盘及旋转外壳分别通过内轴承和外轴承安装在主轴上,隔磁控制齿轮安装在旋转底盘上。
所述开关机控制装置主要由电磁线圈、永磁块及减震器组成,电磁线圈安装在旋转底盘上,永磁块安装在隔磁控制齿轮上,减震器通过减震器固定栓分别与旋转底盘及隔磁控制齿轮相连接。
所述活动磁铁组采用若干永磁棒组成,每个永磁棒分别通过活动磁铁轴承安装在两端的旋转底盘上,并在每个永磁棒外侧设有活动磁组隔磁器。
所述永磁棒纵向设有相对的开槽,在开槽内设置有磁棒隔磁体。
所述内层定磁铁两侧分别安装有内磁组隔磁片,在内磁组隔磁片外侧设置有供电簧片。
所述活动磁组隔磁器两端设有与隔磁控制齿轮相啮合的隔磁器齿轮。
所述隔磁控制齿轮上设有供电滑环。
所述传动轮对称安装在旋转外壳上。
所述传动轮为皮带轮或齿轮。
所述机壳分为三段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置磁动力装置配合齿轮控制系统实现机械传动,根据永磁铁异性相吸,同性相排的自然特性,使活动永磁铁始终保持(公转)做功状态。通过在齿轮控制系统中设置开关机控制装置,以达到随时开关机器的目的。由于采用在内外两层定磁铁产生定磁组磁场,从而大大增加磁场,提高永磁利用率。由于在内外两层定磁铁之间增设活动磁铁组,且活动磁铁组采用永磁棒纵向对开槽,并在槽内采用隔磁体进行隔磁,使其有明显的N极和S极,当活动磁铁组通过定磁铁组的磁场时,活动磁铁组在定磁组磁场中的自传变化,满足了永磁铁的自然特性,从而实现在磁场的作用下连续运转。本发明完全利用永磁铁形成机械旋转对外做功,大大节省了电、汽油、柴油、煤炭等能源,无污染,无能耗,属于节能环保产品,可在轮船、电动车、发电机等技术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齿轮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活动磁组隔磁器打开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活动磁组隔磁器关闭工作原理图;
图6为图4的A处放大示意图视图;
图7为图5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工作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黔南州鸿联通讯有限公司,未经黔南州鸿联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72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