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入法生产高效磨削材料的原理和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7035.5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德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8/00 | 分类号: | B24D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89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入 生产 高效 磨削 材料 原理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削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植入法生产高效磨削材料的原理和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一、磨削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1、磨削材料行业发展简史
中国的磨削材料行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磨削材料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曾经大大缩小。但是,由于世界材料技术、机械加工工艺和技术,以及科研手段的迅猛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一段时间里,国外磨削材料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而这个时期我国的磨削材料行业正处于工业管理体制变革、企业转轨变型、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阶段,原有的产业布局被打乱,新的市场秩序正在探索建立,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一时处于停滞状态,使得本来已经缩小的差距又被迅速拉大。
2、磨削材料企业发展态势
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取向和区域经济结构正处于巨大的变动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我国的磨削材料的生产企业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扩大内需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重组、改制、改革、改造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也得到迅猛发展,国际化程度日益剧增。
建国60年来,我国磨削材料生产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产品种类齐全、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磨削材料生产体系。进而形成了以跨国公司和合资公司及小部分国内公司为主的高端磨削材料生产企业,以国有大中型和部分原国有大中型改制的企业,及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型民营和特色民营企业为主的中高端磨削材料生产企业,和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生产中低端磨削材料生产企业三个层次。目前全国年磨削材料产能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大部分产品领域生产能力过剩。概括地讲,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磨削材料生产得 到了大的发展,但是与国际顶级磨削材料先进企业相比,则还有一定差距。
(1)总体工艺和装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磨削材料生产企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一些骨干企业的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工艺和装备水平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现代化水平,但总体工艺和装备水平与国际磨削材料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产品研发、自动化和设备及理论集成化应用方面。
(2)过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小的产品,而具有核心技术的大型、高技术产品欠缺。但近年来,状况虽有改观,但在基础的磨料、专业功能磨削材料的开发领域,我国的行动迟缓。
(3)产出效益低下。先进国家磨削材料生产企业的增加值率大体在50%到150%之间,最低的也在30%以上,我国磨削材料生产企业只有5~20%,差距很大,经济效益低下。
(4)由于理论集成化应用不足,在磨削材料的产品工艺、高端产品性能及新品研发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5)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差。我国磨削材料新产品平均开发周期为18个月,产品的生命周期为10~15年。而国外已实现“三个三”,即产品的生命周期为3年,产品的试制周期为3个月,产品的设计周期为3个星期。
(6)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从产业组织结构来讲,我国磨削材料生产企业规模组合极不合理,大型企业大而不强,产业带动作用不大,小型企业小而不专,协作能力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了胶着状态。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实力尚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集团化运作,难以走向国外与跨国公司抗衡。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磨削材料行业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产品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进入门槛较低,近十几年一直在模仿、抄袭的基础上发展与扩张,低效率的消耗着大量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高技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依赖进口;低档通用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造成积压、拖欠货款和价格战。2.全行业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实际生产能力较分散,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差。3.技术开发能力弱,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少,没有掌握产品开发的主动权。4.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制造工艺数据缺乏严格的试验论证,不能保持产品持续的质量稳定。5.磨削材料行业国内名牌含金量低,更少有国际名牌。
在世界产业格局流转情况下,我国虽为棕刚玉和碳化硅的生产出口大国。但目前国家开始实施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政策,提高资源和能源使用成本等手段,棕刚玉和碳化硅为主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必将受到限制。
3、磨削材料产业发展环境
(1)、工业化国家的必然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德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德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70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