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感应石墨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6630.7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倩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22800 湖南省邵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感应 石墨 系统 | ||
1.一种连续感应石墨化系统,由装料坩埚(000)、炉底部分、炉体部分与炉顶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立式结构,所述的炉底部分上方设有所述的炉体部分,所述的炉体部分的上方设有炉顶部分,所述的炉底部分与所述的炉体部分之间设有第一石墨纸密封垫(12),所述的炉体部分与所述的炉顶部分之间设有第二石墨纸密封垫(23);所述的炉底部分的结构是:带第一水冷腔(100)的炉底外壳(101)上设有炉底进水口(104)、炉底出水口(105)、第一系统进气口(106)、出料仓进气口(108)与出料仓出气口(109),所述的炉底外壳(101)内设有坩埚水平出料通道(1005)、推动坩埚移动的第一平推装置(110)与第二平推装置(111)、带第一硅橡胶密封垫(130)的第一闸板(1311)、带硅橡胶密封垫的出料门(140)以及上部装有耐火材料支撑体(121)的用来实现坩埚升降的升降装置(120);所述的炉体部分的结构是:石墨内衬(201)内设有竖立的坩埚竖立通道(005),所述的石墨内衬(201)的外围依次设有由炭毡(202)与保温砖(203)组成的复合保温层、陶瓷绝缘隔热层(204)和线圈绝缘固定装置(206),所述的线圈绝缘固定装置(206)内设有带冷却水的铜感应线圈(205),所述的线圈绝缘固定装置(206)外围设有带第二水冷腔(210)且设有炉体出水口(212)与炉体进水口(213)的炉体外壳(211),所述的炉体外壳(211)上设有红外测温装置(220)、可移动坩埚支撑托板(230)以及上盖板(240)与下托板(250),所述的坩埚通道(005)的下端与所述的升降装置(120)对接;所述的上盖板(240)与所述的线圈绝缘固定装置(206)及所述的炉体外壳(211)之间装有第三石墨纸密封垫(20);所述的下托板(250)与所述的线圈绝缘固定装置(206)及所述的炉体外壳(211)之间装有第四石墨纸密封垫(21);所述的炉顶部分的结构是:带第三水冷腔(300)的炉顶外壳(301)内设有坩埚水平进料通道(2005)、推动坩埚移动的第三平推装置(321)与第四平推装置(322)、带第二硅橡胶密封垫(330)的第二闸板(331)、带硅橡胶密封垫的进料门(340)以及砌筑在炉顶外壳内的耐火材料(310),所述的炉顶外壳(301)上设有第二系统出气口(302)、炉顶出水口(303)、炉顶进水口(304)、进料仓进气口(307)以及进料仓出气口(308),所述的坩埚水平进料通道(2005)与所述的坩埚竖立通道(005)对接;所述的坩埚水平进料通道(2005)、坩埚竖立通道(005)和坩埚水平出料通道(1005)内设有多个所述的装料坩埚(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感应石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料坩埚(000)为敞口方形、且四个侧面均有凹槽(001、002、003、00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感应石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坩埚支撑托板(230)一端焊接在所述的炉体外壳(211)上、另一端搁置在所述的支撑耐火砖(232)上的支撑架(23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感应石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底外壳(101)内设有承重加强筋(10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感应石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料坩埚(000)的材质为石墨,所述的炉底外壳(101)、炉体外壳(211)与炉顶外壳(301)的材质为无磁钢,所述的可移动坩埚支撑托板(230)与所述的支撑架(231)的材质为铸铁或铸钢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倩,未经李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66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