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钒酸—铬钼酸混合簇多酸化合物结构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74999.4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杨艳艳;曲小姝;刘立业;赵文卓;刘雪;孙权;李宪东;冯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G39/00 | 分类号: | C01G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钼酸 混合 酸化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多金属氧酸盐化学技术领域,涉及同多钒酸—杂多铬钼酸簇混合构筑的多酸化合物的合成,更具体的说是化合物K(H2O)6[H2N(CH2CH2)2O]6[CrMo6O24H6][V10O28H2]·5H2O的制备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多金属氧酸盐,也称为金属氧簇化合物(或多酸),是无机晶体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具有多样化的结构特征和纳米尺寸的体积等特点,表现出独特的光、电、磁性和表面活性等性能,在催化、传感器、吸附、离子交换、离子电导、磁通道材料和非线性光学材料等领域有许多应用前景[1-3]。近年来,随着多酸化学及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的发展以及合成、表征技术的提高,化学家们开始通过自组装和晶体工程的方法,将多酸化合物结构基团有序地连接起来,构筑成基于金属氧簇的超分子化合物。这类超分子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几何构型,在主客体化学,择形催化,吸附,医药以及磁性、荧光和导电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迄今为止,已有大量以新多酸簇构筑的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被报道。但绝大多数化合物都是由同种多酸建筑块构成的,只是展现出单一多酸的功能特性。合成混合多酸建筑块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在同一化合物中同时具备多种多酸功能特性,这些化合物必将在氧化性、催化活性、光致变色、电致变色、导电性、磁性等方面展示出更优良的特性[4-23]。
本文合成了同多钒酸—杂多铬钼酸簇混合构筑的多酸化合物K(H2O)6[H2N(CH2CH2)2O]6[CrMo6O24H6][V10O28H2]·5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衍射单晶结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组成明确,具有潜在的药物价值。
参考文献
[1] Pope, M. T.; Muller, A. J. Angew. Chem. Int. Ed. 1991, 30, 34–48.
[2] Pope, M. T. Heteropoly and Isopoly Oxometalates; Springer-Verlag: Berlin 1983.
[3] Clemente-Juan, J. M.; Coronado, E. Coord. Chem. Rev. 1999, 193–195, 361–394.
[4] O. M. Yaghi, Z. Sun, D. A. Richardson, et al., J. Am. Chem. Soc., 1994, 116, 807.
[5] M. P. Shores, L. G. Beauvais, J. R. Long, J. Am. Chem. Soc., 1999, 121, 775.
[6] A. Müler, P. K?gerler, C. Kuhlmann, Chem. Comm., 1999, 15, 1347.
[7] A. Müller, E. Krickemeyer, J. Meyer,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1995, 34, 2122.
[8] A. Müller, E. Krickemeyer, H. B?gge,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1998, 37, 3359.
[9] J. M. Knaust, C. Inman, S. W. Keller, Chem. Comm., 2004, 492.
[10] A. Müller, S. Roy, Coord. Chem. Rev., 2003, 245, 1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化工学院,未经吉林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4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