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出针孔带缓冲装置的采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2106.2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0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施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51 | 分类号: | A61B5/15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孔 缓冲 装置 采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针孔带缓冲装置的采血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采血针穿刺皮肤,来获取血液样本的行为仍然是可预见的将来的标准方法,因为采取血液样本的其他方法尚未证明其优越性(例如使用激光技术)。避免完全切口的其他方法也尚未获得市场的认可(例如微创动态血糖监测),或者尚未展现其技术可行性(例如无创血糖监测)。
但是,在使用采血装置对患者进行采血时,患者身体产生的疼痛会导致患者不愿意进行采血,不利于采血技术的推广。
采血时的疼痛分为:自发性疼痛(采血时立即感觉到的疼痛)和余后疼痛(采血后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后的持续性疼痛)。
下面几个因素决定采血操作的疼痛:穿刺深度,穿刺速度,整体刺入轨迹,采血针尺寸,皮肤表面,皮肤固定,以及指尖采血位置定位;大多数的生产商已经在采血针的生产质量上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例如握持规格的更高精度、针尖质量、有效抛光以及顺利滑入皮肤的表层设计,但在对于整体刺入轨迹的控制上目前市场上还未出现有效的采血产品。
传统的机械采血操作设备使用的是直线运动驱动,驱动机构经常由一对弹簧构成,当竖起时,使用者压缩弹簧,然后按住按钮释放机构,第一次弹动使采血针刺入皮肤;第二次回收采血针到装置里的起保护作用的“壳子里”,采血针的前进方向和主运动矢量的垂直方向并不是准确地受到控制的,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运动终止点的不准确性;
穿刺最深度(回转点)的硬停,这是造成自发性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
颤动路径,导致粗糙的伤口通道,这是造成残余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受控制的退出速度,导致缓慢的伤口缝合以及后出血);
整体运动的“摆动”(残余疼痛,持久创伤,以及伤疤);
机构的回弹,导致非计划的再次采血操作。
在它开始弹出运动回到开始位置之前,采血针在皮肤里最深处的突然停止是这种设计的一个内在问题,当针尖停留在刺入的最深点时,最大的力度作用于皮肤了,驱入机构简单的弹跳脱离装置终端就像一个球弹跳脱离地面,在它驱入运动末端的突然一停,采血针向皮肤发出一冲击波,激活采血针附近的疼痛受体,这将会极大地扩大自发性疼痛。
有凸轮驱动的装置某种程度上避免了采血针的硬停,凸轮机构通常是弹簧驱动,并在整体上更好的引导驱动,通过凸轮上的一针栓来控制采血针把手路径进而控制采血针的轨迹,凸轮驱动机构允许预定速度,较柔和的回转。这将会极大地避免自发性疼痛,但是,凸轮驱动的采血装置结构复杂,生产制造非常麻烦,成本很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缓患者疼痛感的采血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针孔带缓冲装置的采血装置,包括壳体、发射部件、壳体与发射部件之间的触发装置,壳体上设有出针孔,所述壳体内设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提供弹射动力,弹性部件压缩时其两端分别抵住壳体和发射部件,发射部件头部可以安装采血针或者与采血针一体,出针孔内侧设有缓冲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部件为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套在发射部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按钮和杠杆,所述的按钮设置在壳体上,杠杆设置在按钮下方,发射部件上设有能够卡住杠杆的挂钩。
作为优选,所述的触发装置包括按钮和弹性臂,按钮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的弹性臂设置在发射部件上,弹性臂在弹性部件被压缩时与壳体锁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内侧挡块为卡槽。
作为优选,发射部件挡块为径向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缓冲装置为阻尼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尼器的材质采用TPA,或TPE,或氯丁橡胶,或hytrel。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尼器为环形或方形。
直线运动驱动的采血装置在采血时,由于弹簧驱动急停导致的撞击,采血针的速度从高速至零,该迅猛的速度急降需要缓慢的控制,本发明使用阻尼材料来减少急停的冲击效果,本发明通过阻尼材料的正确应用来使采血装置发射到设定深度之前的一瞬间进行减速,减少并吸收由于弹簧快速直线运动急停时位于人体皮肤层的采血针头部的四周扩散震动,达到近似凸轮机构才能的效果,从而减少即兴疼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阻尼材料减少急停时位于人体皮肤层的采血针头部的四周扩散震动,减少疼痛。
2、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2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