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1254.2 | 申请日: | 2013-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9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肇宏;邢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众惠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指一种简易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尤其适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数量、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迅速增加,使得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环境问题。城市垃圾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卫生填埋、焚烧以及堆肥资源化。其中,卫生填埋由于运输管理方便、处理费低、易操作的特点,逐渐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但是卫生填埋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例如,此方法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水质变化大的二次污染物---渗滤液。渗滤液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填埋场内的自然降雨和径流;垃圾自身含有的水;在垃圾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厌氧分解而产生的水。其中,填埋场内的降水为主要部分。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BOD5和COD浓度高、金属含量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氨氮的含量较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特点。这些长久持续流出的渗滤液如不加以处理则会对周围环境水体产生极大污染,尤其污染地下水源,危害人民健康,渗滤液的处理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多采用生化-物化-RO膜的方式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强调的是提纯回收而非处理,主要是利用RO膜将垃圾渗滤液中无污染的水分离出来以供回收使用,但制程中生化处理效果不佳,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并未被处理,反而经RO膜过滤,浓缩成有机物含量更高的浓缩液被回灌至填埋场,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另外,生化-物化-RO膜的方式还存在工艺制程复杂、设备繁多、成本高等不足。
鉴于以上,研发一种简易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解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已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简易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渗滤液进行微生物分解净化的多级生化处理单元,以及设置在多级生化处理单元下游并用于对分解净化后的渗滤液进行物化吸附的的吸附处理单元,所述多级生化处理单元与吸附处理单元相连接。
上述方案中,利用多级生化处理单元中的多种微生物分解渗滤液中的COD、BOD、氨氮、TN及TP,其中经微生物厌氧、兼氧、硝化、反硝化、释磷及吸磷作用,有效降解渗滤液有机污染物;然后,吸附处理单元对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及磷加以物化吸附,从而清除渗滤液中的污染物。
所述多级生化处理单元包括多个相连接的生化池,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当渗滤原液浓度增高时,适当增加生化池的个数,可以提高净化能力。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渗滤原液COD浓度为4000-6000mg/L时,生化池的个数为20-40个;渗滤原液COD浓度为6000-8000mg/L时,生化池的个数为40-60个;渗滤原液COD浓度为8000-10000mg/L时,生化池的个数为60-80个;渗滤原液COD浓度为10000-20000mg/L时,生化池的个数为100-150个;渗滤原液COD浓度为20000mg/L以上时,生化池的个数至少为150个。值得说明的是,渗滤原液COD浓度较高,一般超过4000mg/L。
所述生化池内设置有生物巢,用于提供微生物分解、净化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场所,所述生物巢内设有生物巢填料,以生物巢填料为载体,培养驯化有微生物群体。
为了提高多级生化处理单元的净化能力,所述生物巢填料上的微生物群体包括多个种类,根据作用不同,微生物群体包括厌氧菌、兼氧菌、硝化菌、反硝化菌、释磷菌及吸磷菌。发明人根据渗滤原液中污染物浓度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和育种,得到降解能力强的高效菌种,并将起不同作用的高效菌种分别植入不同生化池的生物巢填料内,使得微生物群体的对有机物的降解针对性更强,并能有序、高效进行。
本发明的生物巢填料为马鞍型塑胶填料,采用此生物巢填料增加了填料的可利用面积,从而增加了微生物群的种类,污染物处理范围广,处理能力强。
具体的,马鞍型塑胶填料的结构可以参照本发明人于2007年8月10日提出的专利号为ZL200720032486.2、专利名称为“马鞍球型生物巢体填料”的专利文件。
为了营造好氧微生物群体生存的环境,所述生化池内设有供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众惠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众惠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1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