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卫浴水龙头的自动分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1251.9 | 申请日: | 2013-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何子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平诺迪水暖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2 | 分类号: | F16K11/02;F16K3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29321 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卫浴 水龙头 自动 分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卫浴水龙头的自动分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卫浴水龙头除了在水龙头出水外,常常还连接有一个喷洒头,方便人们进行淋浴,而水龙头和喷洒头之间的出水转换是通过三通阀实现,其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卫浴水龙头的利用水压进行自动分流的分水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
一种用于卫浴水龙头的自动分水结构,所述卫浴水龙头包括水龙头主体、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混水阀、分水腔和喷洒头,由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进入的水流依次经过混水阀、分水腔后,从水龙头主体的出水口或者喷洒头出水,其中:
所述分水腔为横向设置的腔室,分水腔中部设置有连接混水阀的第一开口,分水腔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第二开口连通水龙头主体的出水口,第三开口通过软管连接喷洒头,分水腔内设置有分水器;
所述分水器包括芯轴、第一橡胶垫片和第二橡胶垫片,第一橡胶垫片和第二橡胶垫片分别设置在芯轴两端,并分别位于分水腔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处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橡胶垫片朝向分水腔第一开口那面的表面积大于第一橡胶垫片朝向第一开口的面的表面积。
本设计的分水结构利用水压提供分水器移动的作用力,实现了自动分水的效果:当喷洒头和水龙头同时打开时,作用在第一橡胶垫片上的水压强和作用在第二橡胶垫片上的水压强相同,但第二橡胶垫片的受力面积比第一橡胶垫片的受力面积大,因此,第二橡胶垫片受到的压力更大,分水器往第三开口处移动,这时候第三开口打开,第一橡胶垫片把第二开口密封,水流只能从喷洒头流出;当喷洒头关闭后,水流把堵塞第二开口的第一橡胶垫片推开,水流能从水龙头流出。
进一步,所述第二橡胶垫片为杯口面积大于杯底面积的杯形橡胶垫,其杯口朝向分水腔的第三开口,杯底朝向分水腔的第一开口,该结构使水流能顺利从分水腔的第三开口流出,而喷洒头关闭后,在第三开口与喷洒头之间的管道积聚的水流不能通过第三开口回流到分水腔。
进一步,所述第二橡胶垫片的边缘与分水腔内壁紧密接触。
进一步,所述分水腔内设置有用于限制分水器在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之间横向移动的固定架。
进一步,所述固定架安装在分水腔的第二开口,固定架上设置有出水孔,芯轴设置有第一橡胶垫片的一端穿过出水孔,第一橡胶垫片密封出水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橡胶垫片与出水孔的接触面为斜面,加强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芯轴上设置有两个用于限制其移动距离的凸环,两个凸环之间设置有与之配合的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分水结构利用水压提供分水器移动的作用力,实现了自动分水的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具有更好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卫浴水龙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龙头主体的剖视图。
图3是分水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一种用于卫浴水龙头的自动分水结构,所述卫浴水龙头包括水龙头主体1、冷水进水管2、热水进水管3、混水阀4、分水腔5和喷洒头6,混水阀4和分水腔5安装在水龙头主体1内部,冷水进水管2和热水进水管3连接混水阀4,混水阀4内设置有混水腔,分水腔5为横向设置的腔室,分水腔5中部设置有连接混水阀4的第一开口51,分水腔5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口52和第三开口53,第二开口52连通水龙头主体1的出水口,第三开口53通过软管连接喷洒头6,分水腔5内设置有分水器7。由冷水进水管2和热水进水管3进入的水流在混水阀4内进行混合后,再进入分水腔5,经过分水器7的分流控制后,从水龙头主体1的出水口或者喷洒头6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平诺迪水暖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开平诺迪水暖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12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