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中硝氮富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0149.7 | 申请日: | 2013-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刘焕光;张中;朱敏;陈敬;甘志明;孙凤侠;史扬;谢杭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C02F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中 富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水中硝氮富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NO3-分离富集的主要方法有吸附与离子交换法、膜吸收法及电渗析等方法。吸附与离子交换法(如沸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分离浓缩NO3-,但存在吸附容量有限,再生频率高,化学再生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目前沸石法脱氮的应用大多数针对微污染河道水、景观水、二沉池出水等含氮不高的水体。电渗析(ED)法常被用于废水的NO3-富集,该方法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等优点,但电渗析有一定局限性,即只允许特定离子透过膜,而水分子不能透过,而且当膜污染时,膜清洗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NO3-分离富集方法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水中硝氮富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单一处理单元中对水中硝氮进行富集,系统出水含有NO3-浓度较高,进而实现了对硝氮富集,并且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实际操作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中硝氮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敞口的硝氮分离器,放置在硝氮分离器内的膜组件A、曝气头和电极,气泵,气体流量计,气路管线,出水蠕动泵,压力表,进水泵,进水管,出水管,电源,导线,时间继电器;膜组件A出水口与出水管、压力表和出水蠕动泵依次相连,并受时间继电器的控制;进水泵受时间继电器控制;曝气头与气路管线、气体流量计和气泵依次相连;曝气头位于膜组件A下部;电极的两极经导线分别和电源相连,两极放在膜组件A两侧;进水泵接进水管,进水管末端位于硝氮分离器内,且靠近硝氮分离器底部;膜组件A由阴离子交换膜、超滤膜或者微滤膜和带有导流槽和孔洞的支撑板组成,阴离子交换膜、超滤膜或者微滤膜之一分别设置在支撑版两侧;电极采用板状或者圆柱状石墨电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装置的硝氮富集方法,其步骤包括:
(1)原水引入:原水经进水泵增压后,以4-6.6ml/min进入硝氮分离器中,进水泵受时间继电器控制,进水为间歇性型进水即进水泵抽停时间比为5分钟:1-4分钟;
(2)膜组件A连接、流量设定及微曝气:将膜组件A浸没于硝氮分离器中,其出水口与出水管、压力表和出水蠕动泵依次相连,并受时间继电器的控制,打开出水蠕动泵,调整流量为4-6.6ml/min,经出水管出水。同时,将曝气头放入硝氮分离器中膜组件A下部进行曝气,调整气体流量计,控制DO在0.5-0.7mg/L;
(3)电源连接及电流设定:将电极的两极经导线分别与电源相连,并将阳极正对超滤膜,阴极正对阴离子交换膜,打开电源,调整到电流为0.05-0.25A,并保持不变;
(4)抽停时间比设定及膜组件A清洗:出水蠕动泵,在时间继电器的控制下,出水为间歇性型出水即出水蠕动泵抽停时间比为5分钟:1-4分钟,且与进水泵同步间歇进出水,当压力表指示数值超过15kpa时,需对膜组件A进行清洗或替换。
将膜组件A清洗后可重新投入运行。整个过程被富集的硝氮从出水管流出,进而实现了硝氮富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膜组件A,其特征在于:该膜组件A由阴离子交换膜、超滤膜或者微滤膜和带有导流槽和孔洞的支撑板组成;阴离子交换膜和超滤膜或者微滤膜分别固定在支撑板的两面。
本发明的一种水中硝氮富集方法及装置,其原理在于:
膜组件A由阴离子交换膜、超滤膜和带有导流槽和孔洞的支撑板组成,膜组件A中的超滤膜可以允许水分子透过进入到超滤膜和支撑板之间,透过的水分子通过支撑板的孔洞进入到支撑板和阴离子交换膜之间,使阴离子交换膜两侧均为水溶液,由于阴离子交换膜具有阴离子(如NO3-)选择透过性,在不外加电流下,可以通过渗析原理,进入膜组件A内,在外加电流作用下,单位时间内加快NO3-进入膜组件A的数量增加,进入膜组件A的离子,会迅速进入到从超滤膜透过的水中,形成高浓度的硝氮浓缩液,在蠕动泵的抽吸作用下,将硝氮浓缩液转移到后续处理工艺,从而实现硝氮富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0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电导体的光纤电缆
- 下一篇:用于沥青混合物的热回收的工业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