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高压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9761.2 | 申请日: | 2013-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4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沈必亮;张进军;胡守立;胡春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春辉仪表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29;H01B7/17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高压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高压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电线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发热量过多,从而导致电缆软化,经过长久的使用,风吹日晒,使得电缆的绝缘外层变得老化,最后开裂甚至脱落,从而影响电缆使用安全性能;另外,由于绝缘层的老化开裂,导致电缆的强度降低,也可能出现电缆脆断的情况。另外,在某些高压环境下,电缆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导致电缆容易软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温高压电缆,可以承受较高的温度和电压,且不容易老化,强度也比较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高压电缆,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包括数根高强细铜丝,其中,所述铜丝为铜合金材料,各合金元素按照质量分数百分比为,Cr0.1-0.85%,Si0.1-0.3%,Ce0.02-0.05%,其余为铜;数根铜合金丝线编制成线束,线束的直径为0.5mm-4mm;所述导体的外围包裹多层绝缘层,从里到外依次是PTFE薄膜纸包绕层,陶瓷纤维包绕层以及渗透硅油的玻璃纤维编织层,所述多层绝缘层的任意相邻两层绝缘层之间填充石墨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粉料形成填充层,最后在最外层包裹一层聚全氟乙烯防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铜合金材料各合金元素按照质量分数百分比为,Cr0.2-0.6%,Si0.2-0.25%,Ce0.03-0.04%,其余为铜。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纤维包绕层的厚度为0.2mm。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硅油的玻璃纤维编织层上还喷镀有金属锡层。
本发明中,所述导体包括数根高强细铜丝,所述铜丝为铜合金材料,各合金元素按照质量分数百分比为,Cr0.1-0.85%,Si0.1-0.3%,Ce0.02-0.05%,其余为铜;数根铜合金丝线编制成束,线束的直径为0.5mm-4mm;所述导体的外围包裹多层绝缘层,从里到外依次是PTFE薄膜纸包绕层,陶瓷纤维包绕层以及渗透硅油的玻璃纤维编织层,所述多层绝缘层的任意相邻两层绝缘层之间填充石墨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粉料,最后在最外层包裹一层聚全氟乙烯防护层。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铜合金成分的改进,提高了耐高温高压的性能,另外,由于连续三层绝缘层的设置,加上相邻两绝缘层之间填充了石墨与二氧化硅,导致导体的外包裹层能耐较高的温度,最高温度可以达到550摄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温高压度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高压电缆,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包括数根高强细铜丝,所述铜丝为铜合金材料,各合金元素按照质量分数百分比为,Cr0.1%,Si0.1%,Ce0.02%,其余为铜;数根铜合金丝线编制成线束1,线束1的直径为2mm;所述线束1的外围包裹多层绝缘层,从里到外依次是PTFE薄膜纸包绕2层,陶瓷纤维包绕层4以及渗透硅油的玻璃纤维编织层6,所述多层绝缘层的任意相邻两层绝缘层之间填充石墨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粉料,形成多层填充层3,5,最后在最外层包裹一层聚全氟乙烯防护层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铜合金成分的改进,提高了耐高温高压的性能,另外,由于连续三层绝缘层2,4,6的设置,加上相邻两绝缘层之间填充了石氧化硅的填充层3,5,导致导体的外包裹层能耐较高的温度,最高温度到550摄氏度。
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铜合金材料各合金元素按照质量分数百分比为,Cr3%,Si22%,Ce0.035%,其余为铜;所述陶瓷纤维包绕层的厚度为0.2mm;所述渗透硅油的玻璃纤维编织层上还喷镀有金属锡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春辉仪表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春辉仪表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9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