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9250.0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5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达伟;张兴飞;鲁芳;孔令蜜;项怡;殷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H01B7/17;H01B7/29;H01B7/2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4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基站 防雷 电缆 | ||
1.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包含有缆芯、内护套、铠装层、外护套、接地层,缆芯是由光单元和电单元构成的,光单元由松套管及位于松套管内的多根光导纤维构成的,电单元由导体及包覆住导体的绝缘层构成;其特征在于缆芯外包覆有第一保护层、内护套挤塑包覆在第一保护层之外,内护套外包覆有第二保护层,接地层位于第二保护层之外,铠装层包覆在接地层外,外护套挤塑包覆在铠装层之外;铠装层为单面覆膜钢带,铠装层与接地层接触的面为非覆膜面;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都为云母带;所述外护套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构成的:聚乙烯:71份、抗氧剂1010:1份、氢氧化铝:12份、HK型抗静电剂:0.5份、乙酸乙酯:3份、炭黑:1份、氧化锆:10份、聚乙烯蜡:1.5份。
2.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包含有缆芯、内护套、铠装层、外护套、接地层、连接筋、吊线、吊线护层,缆芯是由光单元和电单元构成的,光单元由松套管及位于松套管内的多根光导纤维构成的,电单元由导体及包覆住导体的绝缘层构成;其特征在于缆芯外包覆有第一保护层、内护套挤塑包覆在第一保护层之外,内护套外包覆有第二保护层,接地层位于第二保护层之外,铠装层包覆在接地层外,外护套挤塑包覆在铠装层之外;铠装层为单面覆膜钢带,铠装层与接地层接触的面为非覆膜面;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都为云母带;吊线护层包覆在吊线之外,连接筋一端连接吊线护层、另一端连接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构成的:聚乙烯:71份、抗氧剂1010:1份、氢氧化铝:12份、HK型抗静电剂:0.5份、乙酸乙酯:3份、炭黑:1份、氧化锆:10份、聚乙烯蜡: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层由多根铜杆或铝杆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层是以倾斜于缆芯轴线的方向或平行于缆芯轴线的方向包覆在第二保护层之外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层以倾斜于缆芯轴线的方向包覆在第二保护层之外时,包覆的节距是第二保护层直径的15-3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单元和电单元是平行的方式分布在缆芯内或者是以单方向螺旋绞合的方式分布在缆芯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是纵向或螺旋的方式包覆在缆芯之外的;纵向包覆时,搭接的重叠宽度为2-4mm;螺旋包覆时,搭接重叠率为15%—3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用防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都是合成云母带,且云母带的厚度为0.1mm—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92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玉米香菇营养面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