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防眩性薄膜、涂布液、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8447.2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9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岸敦史;二宫正纪;桥本尚树;仓本浩贵;武本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11 | 分类号: | G02B1/11;G02B5/3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灵菇;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眩性 薄膜 制造 方法 涂布液 偏振 图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防眩性薄膜、涂布液、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由外光的反射或影像的映入而造成的对比度的降低,将防眩性薄膜配置在阴极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和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器表面。关于所述防眩性薄膜,提出了用于实现适度的防眩性和提高其它物性的各种方案。
例如提出了,通过在将用于形成防眩层的含有微粒的塗料涂布到基材上并使其干燥时、利用溶剂挥发时发生的对流而在涂布层表面形成Benard Cell结构,从而将表面形状控制为平缓形状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有,通过利用微粒形成三维立体结构凝聚部来提高显示特性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中,为了使防眩层的凹凸形状平缓,其为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了表面调节层的两层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72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418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利用微粒集合为平面状来形成Benard Cell,由此使防眩层表面成为平缓的凹凸结构,实现了防眩性和对比度的兼顾。但是, 为了利用Benard Cell来制作所期望的形状,如上所述,在使其干燥时,需要控制溶剂挥发时发生的对流,因此涂布、干燥工序中需要对生产条件进行极严密的控制。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为了使防眩层表面形成平缓的凹凸结构,其为在通过使粒子凝聚而形成的防眩层的表面进一步形成表面调节层的两层结构。因此,与防眩层为1层结构的相比,制造工序多、生产率差。
因此,本发明人等在通过使粒子凝聚而形成具有表面为平缓的凹凸结构的防眩层的同时,考虑生产率和成本而新着手开发不是以两层结构、而是以1层构成形成防眩层的方案。本发明人等在锐意推进开发时针对了下述的新课题:在利用粒子的凝聚形成的1层构成的防眩层中,外观检査(在暗室中用荧光灯目视检查)在防眩性薄膜的表面可见缺陷。具有该外观缺陷的防眩性薄膜作为制品无法使用而需要废弃。此外,例如当在使用防眩性薄膜制成单叶状态的偏振片的产品中发现外观缺陷时,即使该外观缺陷为1个部位,偏振片本身也必须废弃。因此,特别是越大型的液晶面板用的偏振片,相对外观缺陷的废弃面积大,成品率极差。
对该外观缺陷的机制反复研究的结果是清楚了,其原因在于防眩层表面产生的突起状物。认为该突起状物的外观缺陷在形成具有平缓的表面形状的防眩层时会特别显著地显现。即认为,在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粗(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高)、防眩性高的防眩性薄膜中,即使具有该突起状物,由于防眩效果所产生的光的漫射,也不会那么高程度地显现出显著的外观缺陷。
本发明人等进一步深入研究,取该突起状物的截面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观察,结果弄清楚了多个粒子在防眩层的厚度方向相互重合地存在是该突起状物发生的要因。
为了将该突起状物从防眩层消除,考虑减少所使用的粒子的份数,或者采用粒径小的粒子。但是,此时,难以形成兼顾了防眩性和白眩(white glare)的防止的所期望的平缓的表面凹凸形状。此外还考虑,通过增加防眩层相对于粒子的厚度来防止粒子在厚度方向的重合,但此时,会产生薄膜发生卷曲等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用凝聚特性优异的粒子并利用该粒子的 凝聚作用,形成所期望的表面形状。详细而言,例如根据溶剂的极性,采用在表面导入了疏水性基团或亲水性基团的粒子。如此,当使用凝聚特性优异的粒子时,能够利用该粒子的凝聚而较容易地对表面形状进行设计。但是,如上所述的粒子由于为在表面导入了疏水性基团或亲水性基团的设计,因此难以稳定地产生相同特性,其凝聚状态易于受到涂布液的组成的影响。因此,即使在涂布、干燥工序中对生产条件进行严密控制,也难以稳定地形成表面形状。
此外,涂布液中的粒子在溶剂作用下溶胀。因此,粒子的凝聚特性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变化,在制备涂布液后到进入实际的制造工序为止,根据时间的不同,涂布液中的粒子的溶胀状态不同。其结果是,凝聚状态受到影响,难以稳定地形成表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84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业务释放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数据传输方法及窄带终端、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