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渣压榨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3515.6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唐罗新;文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30B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渣 压榨 分类 资源 利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含水率中药渣压榨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中药产业大发展的同时,中药渣的处理成为中药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如何合理地处置和利用中药渣是实现中药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中药渣的能源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利用是实现中药制药行业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途径。
中药渣是中草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特点是含水率高,易腐烂,气味大。现有的处理方法有焚烧、填埋、堆肥、食用菌栽培、饲料生产、废水处理絮凝剂、热解气化等。直接焚烧,热效率不高,焚烧成本高,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填埋占用土地,并会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和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中药渣成分复杂,直接堆肥,肥料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利用中药渣进行食用菌栽培,由于药渣成分复杂,可能会抑制菌丝生长,药渣分离是其瓶颈问题;把药渣加工成饲料添加料时,对其药用功能以及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利用中药渣做成废水处理絮凝剂,药渣分离是难点。
一般中药渣中具有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药渣和果胶类药渣,中药渣热解气化时,需要筛选机对其筛选分类,果胶类药渣被分选后进行厌氧化酵处理;纤维类药渣经过粉碎、机械脱水、热力烘干的预处理工艺后,再进入气化炉热解气化产气。原料预处理步骤比较长,纤维素和果胶类药渣分类是其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中药渣压榨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系统。本系统主要包括生物质垃圾压榨设备、垃圾焚烧发电设备或生物质气化装置、两段式厌氧发酵装置、沼气发电装置、生产有机肥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中药渣处理技术的不足,采用生物质垃圾压榨机将中药渣原料在300kgf/cm2左右的压力下,压榨分类成干组分和湿组分,干组分含水率小于25%,直接焚烧发电或气化产蒸汽,已能产生经济效益。干组分气化产蒸汽是干组分通入生物质气化炉中热解气化得到高温燃气,气化炉输出的高温燃气直接通入高温燃气锅炉燃烧生产蒸汽。
湿组分采用两段式厌氧发酵产沼气发电,也能产生经济效益。沼液浓缩制成有机液肥或排入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沼渣堆肥制成有机固体肥料。
中药渣经生物质垃圾压榨分类后,干组分含水率小于25%,密度0.5~0.8t/m3,每吨发电约500度或气化产蒸汽约4吨;每吨湿组分可产生180~250m3的沼气,吨发电约270~375度。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生物质垃圾压榨机对中药渣进行高压压榨,将中药渣分成干组分和湿组分两大类,可以很好的解决纤维素和果胶类药渣分类的难题;
2、本发明干组分含水率小于25%,焚烧发电或气化产蒸汽,已能产生经济效益。由于干组分的含水率很低,因而可直接用于焚烧发电或气化产蒸汽,从而避免了焚烧或气化时因中药渣原料含水率过高而导致的各种问题;
3、本发明湿组分采用两段式厌氧化酵技术,将水解酸化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分隔开来,有助于维持各阶段优势菌群的最佳生存环境,具有启动快、发酵周期短、提高处理效率、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产气量高、系统运行稳定等优点;
4、本发明湿组分通过厌氧化酵产沼气发电,沼渣可制作优质有机肥,沼液可浓缩制成有机液肥或排入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5、本发明沼渣堆肥后获得富含营养元素的有机固体肥料,该肥料可满足有机肥标准(NY525—2002)。
这种中药渣处理技术可以真正实现中药渣环保处理与能源化资源化利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中药渣压榨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中药渣压榨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系统具体实施方式是:
采用生物质垃圾压榨机将中药渣原料,含水率65%,在300kgf/cm2的压力下,压榨成干组分和湿组分。干组分直接送入垃圾焚烧炉焚烧发电;或将干组分通入气化炉中热解气化得到高温燃气,气化炉输出的高温燃气直接通入高温燃气锅炉燃烧生产蒸汽。干组分含水率小于25%,密度0.5~0.8t/m3,每吨发电约500度或气化产蒸汽约4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3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