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机壳加工方法、复合机壳及便携式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63512.2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7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成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H05K5/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55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机壳 加工 方法 便携式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机壳加工方法、复合机壳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便携式移动终端(例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因其便于携带,被用户广泛的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上通常配备有大尺寸的液晶屏,液晶屏通常设置在机壳上,为了降低厚度并保证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机械可靠性,现有技术中的机壳通常包括塑胶外壳和金属支架,以在保证便携式移动终端轻薄化的前提下,确保便携式移动终端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通常情况下,金属支架通过模具冲压成型,然后在将金属支架安置在注塑模具中,在金属支架的外围形成塑胶外壳,由于金属件与塑胶温度的差异和两者收缩率不同,制成的机壳容易出现应力集中而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导致机壳的成品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机壳加工方法、复合机壳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机壳的成品率较低的缺陷,通过复合机壳加工方法实现提高复合机壳的成品率,降低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机壳加工方法,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一次成型:将一次料注入到模具中形成复合支架;其中,一次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玻璃纤维为20%-60%,余量的尼龙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步骤2、二次成型:将二次料注入到具有复合支架的模具中,在复合支架上形成塑胶外壳;其中,二次料为塑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一次成型有板式结构的复合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一次成型有具有镂空结构的复合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二次料注入到具有复合支架的模具中,在复合支架上的边沿形成塑胶外壳,同时在复合支架的镂空结构中形成塑胶填充件。
进一步的,一次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玻璃纤维为40%-50%,余量的尼龙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机壳,包括复合支架和塑胶外壳,所述复合支架和所述塑胶外壳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复合支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玻璃纤维为20%-60%,余量的尼龙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支架为板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支架上形成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中注塑有塑胶填充件。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支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玻璃纤维为40%-50%,余量的尼龙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复合机壳。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机壳加工方法、复合机壳及便携式移动终端,通过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工艺先在模具中注塑形成复合支架,复合支架由玻璃纤维和尼龙制成,使复合支架的整体强度较高,以媲美金属支架的强度,从而代替金属支架;然后再在具有复合支架的模具中进行二次成型,以在复合支架上形成塑胶外壳,由于复合支架含有玻璃纤维,在复合支架的表面形成浮纤,浮纤能够使塑胶外壳更加牢固的连接在复合支架上,复合支架通过一次双色注塑成型操作制成,生产效率高,产品变形小,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另外,由于采用一套模具,降低了模具成本,而且复合支架通过注塑方式制成,复合支架的尺寸一致性较好,更重要的是,由于复合支架为绝缘体,对电信号不会产生影响,提高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便携式移动终端用复合机壳实施例的组装图一;
图2为本发明便携式移动终端用复合机壳实施例的组装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复合机壳加工方法,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具体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3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闸引流自控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焦炉智能控制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