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1752.9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范富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量子点(Quantum Dot)元件的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电子装置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现今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通常要求其必须具有高运算效能及尺寸轻薄短小等特点。因此,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如超级移动电脑(ultr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平板型电脑(tablet PC)、掌上型电脑(pocket PC)、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cell phone)及笔记型电脑(notebook PC)应运而生。为了满足使用者对于这类型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影像效果,具有高画质的显示面板也广泛地被应用。由于显示面板本身无法发光,所以在显示面板下方提供有一光源模块作为显示面板的显示光源。
量子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吸光及发光特性的材料,其发光半高宽(Full Width of Half-maximum)窄、发光效率高且具有相当宽的吸收频谱,因此拥有很高的色彩纯度与饱和度,近年来已逐渐被应用在显示面板的技术中。为了提高显示面板色的亮度及饱和度,如何在应用量子点于光源模块中以提升光源模块的发光效能的同时并节省生产成本,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能够降低量子点元件的制造成本并提升色彩的饱和度及亮度。
本发明的光源模块包括导光件、至少一发光元件及量子点元件。导光件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处,并用以提供第一色光。量子点元件仅用以将第一色光的一部分转换为第一单色(monochromatic)光,其中第一色光与第一单色光混合为白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量子点元件配置于导光件的出光面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件在靠近入光面的一侧为楔形部,量子点元件于楔形部上方具有遮光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量子点元件配置于发光元件与导光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还包括反射件,设置于导光件相对出光面的底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量子点元件配置在导光件与反射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量子点元件面向导光件的一侧具有光学镀膜,用以反射第一单色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单色光为红光,第一色光包括蓝光及绿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色光还包括黄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元件包括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与绿光磷光体,其中绿光磷光体用以将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提供的部分的蓝光转换为绿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元件包括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与绿光发光二极管芯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单色光为红外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红外光的波长为850nm至940nm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增亮片,其中量子点元件设置于增亮片与出光面之间。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光源模块中,量子点元件仅需转换一特定波长的光线,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升第一单色光的饱和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视图;
图1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100a、200、300、400:光源模块
110、210、310、410:导光件
112、212:入光面
113:底面
114:出光面
120、120a、220、320、420:发光元件
122、122a: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
124:绿光磷光体
124a:绿光发光二极管芯片
130、230、330、430:量子点元件
134:一侧
135:光学镀膜
140:增亮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17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