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0016.1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0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勇发;骆孝龙;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4;H01F1/36;H01F27/26;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性器件。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设备中大量使用磁性器件用于隔离和信号变换,半导体技术的持续进步,使得芯片集成度不断提升,但现有的磁性器件加工自动化水平低,磁性器件的小型化步伐显著滞后于芯片集成度提升的步伐,制约了通信系统设备的高密小型化发展。现有技术的磁性器件,使用的磁性器件的磁芯外形为方形,需成对配合使用,因无法实现在磁芯柱上直接绕线,需使用骨架(圆形或跑道型),并且漏感小,有效磁导率高。该磁性器件大体的加工工序为:第一线圈绕线->包胶纸->第二线圈绕线->包胶纸->第N线圈绕线->包胶纸->检查外观->装配磁芯->包磁芯胶带->烫锡->检查外观->综合测试->检查磁芯共面度->点胶->印字->对脚->烫锡->检查外观->测试->平面度检查->检查外观->包装,工艺繁琐,且自动化水平低。另外还有一种环形磁芯,通常情况下内环直径<2mm,自动化绕线极难实现,当前主要依赖手工绕线,导致生产效率低,同时变压器的电气性能参数一致性差。
现有技术的磁性器件加工工序步骤多,自动化水平低,磁性器件的电气参数一致性差,良品率低,又因使用骨架,占用了磁芯的绕线空间,导致磁性器件的小型化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磁性器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磁性器件加工工序步骤多,自动化水平低,且体积小型化受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性器件,所述磁性器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与所述第一磁芯相连接,以形成闭合磁路;底座,与所述第二磁芯相连接,所述底座具有两端部,所述底座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外电极;至少一线圈,绕置在所述第二磁芯和所述底座上,所述线圈的两端头分别与所述底座上的外电极相连接;当所述线圈内通电流时,在所述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内形成闭合磁场。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磁性器件,实现磁性器件的小型化,能够节约磁性器件布局占用的单板面积,且该磁性器件的加工工序步骤少,各工序均可全自动化完成,有效提升了磁性器件生产加工的自动化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拆分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倒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拆分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拆分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拆分示意图之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拆分示意图之五;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第一磁芯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第一磁芯示意图之二;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线圈绕置示意图之一;
图9b为图9a线圈绕置下的端子电极与线圈同名端关系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线圈绕置示意图之二;
图10b为图10a线圈绕置下的端子电极与线圈同名端关系示意图;
图10c为图10a线圈绕置下的等效电路原理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中心抽头磁性器件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中心抽头磁性器件等效电路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拆分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磁性器件倒立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器件包括:第一磁芯10,第二磁芯20,底座30和线圈40。第二磁芯20与底座30相连接,线圈40绕置在第二磁芯20和底座30上,底座30上具有外电极(P21,P22,P23,P24),线圈40的端头连接在外电极上,与外电极电气连接。第一磁芯10与第二磁芯20相连接,形成闭合磁场回路,当线圈40内有电流通过时,在第一磁芯10与第二磁芯20内形成闭合磁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0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晶合金变压器外壳
- 下一篇:一种高压制备烧结钕铁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