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芯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9474.3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5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和宏;田中正人;林下达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1/20 | 分类号: | H01B11/20;H01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接地线和多根绝缘电线的多芯线缆。
背景技术
作为与电子电路连接的高频传送用的多芯线缆,已知下述结构,即,多根同轴电缆以集束在具有挠性的外套部件的内侧的方式进行配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23456号公报)。
近年来,上述多芯线缆用于超声波诊断装置用的探头电缆、内窥镜、探针等医疗器械中。而且,为了提高线缆的操作性和加工性,或减轻在内窥镜插入患者体内时患者的负担,要求用于上述医疗器械中的多芯线缆进一步细径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多芯线缆,其能够实现细径化,并且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多芯线缆,其具有:
至少1根接地线,其配置在与线缆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中心或其附近;
多根绝缘电线,它们配置在所述接地线的周围;
集中屏蔽层,其覆盖所述绝缘电线的周围;以及
外皮,其覆盖所述集中屏蔽层的周围。
在所述多芯线缆中,
优选所述接地线配置在所述剖面的所述中心,
所述集中屏蔽层和所述接地线形成为同轴结构。
在所述多芯线缆中,
优选所述绝缘电线分别以与所述接地线形成为同轴结构的方式多层状地配置。
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提供一种多芯线缆,其具有:
多根电线单元,它们分别为所述多芯线缆;
另外的集中屏蔽层,其将所述多根电线单元的周围集中覆盖;以及
另外的外皮,其覆盖所述集中屏蔽层的周围。
在所述多芯线缆中,
优选所述接地线为其它的绝缘电线,
以使所述接地线以及所述集中屏蔽层接地的方式进行了末端处理。
在所述多芯线缆中,
优选作为所述接地线的所述绝缘电线至少具有2根。
在所述多芯线缆中,
所述接地线为导体线,
其它的导体线与所述绝缘电线一起层状地配置在所述接地线的周围,
所述其它的导体线将所述接地线和所述集中屏蔽层电气短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芯线缆,由于配置在线缆剖面中的中心或其附近的接地线与集中屏蔽层形成为同轴结构,因此,能够实现电缆的细径化,并且,具有耐用的良好的电气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多芯线缆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6所涉及的多芯线缆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6所涉及的多芯线缆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7所涉及的多芯线缆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8所涉及的多芯线缆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8所涉及的多芯线缆的末端处理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标号的说明
1、1a:多芯线缆,10:接地线,20:绝缘电线30、30a:集中屏蔽层,40、40a:外皮,101:多芯线缆,110、110a、110b:绝缘电线,120:按压卷绕部,130:集中屏蔽层,140:外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多芯线缆。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芯线缆1具有:接地线10;多根绝缘电线20;用于覆盖接地线10及绝缘电线20的集中屏蔽层30;以及用于覆盖集中屏蔽层30的周围的外皮40。
接地线10由中心导体11和覆盖其周围的绝缘性的包覆层12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地线10,例如使用AWG(American Wire Gauge)42号的电线。接地线10的中心导体11并不一定要利用包覆层12覆盖。但是,如果中心导体11利用包覆层12覆盖,则例如能够防止由于接地线10与周围的绝缘电线20摩擦而导致接地线10的中心导体和后述的绝缘电线20的中心导体21短路。
作为接地线10的中心导体11,例如使用绞合线。例如,在绞合7根导体直径为0.025mm的镀银软铜线或镀锡软铜线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外径0.075mm的绞合线。
作为接地线10的包覆层12的材料,优选使用耐热性、耐化学性、非粘着性以及自润滑性等方面优异的全氟烷氧基树脂(PFA)等氟类树脂。包覆层12是通过将该氟类树脂挤出成型、或卷绕氟类树脂带而形成的,其外径例如为0.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94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片式能量转换装置
- 下一篇:排气涡轮增力二行程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