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井基建期间一种新型安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56224.4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处 |
主分类号: | E06B5/00 | 分类号: | E06B5/00;E05F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6 江苏省徐州市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基建 期间 一种 新型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建煤矿使用的门,具体的是矿井基建期间一种新型安全门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建井时,一般是通过斜井提升物料,斜井提升有斜井串车、箕斗提升和胶带输送机三种方式,斜井提升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斜井串车提升是矿山常用的提升方式,斜井串车运输的工作方式是:井底重车由井底的挂钩工挂至牵引钢丝绳上,通过井上下的信号联系,开动绞车将井下的矿物运到地面,同时把井口的车辆放至井底。矿山斜井运输是矿山运输的重要一环,斜井跑车是矿山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一旦发生跑车,就可能造成设备损坏,运输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绞车提升事故是煤矿的多发事故,其跑车原因主要是挂钩工、信号工违章操作,超挂多提,未使用保险绳,采用不正规连接装置,更多的未很好使用安全门装置等原因造成的。目前,绝大多数矿井井筒、斜巷的安全门采用人工拉开式和重锤式两种,开关时劳动强度较大,灵敏度比较低,安全性能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不需要用人的动力来关开安全门的一种矿井基建期间一种新型安全门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该安全门装置包括门框架、安全门、气缸、气阀门、气管和滑套;安全门通过滑套安装在门框架上,在安全门的上端连接气缸的一端,气缸通过气管与气阀门连接,气阀门与气源连接;所述的门框架包括门框架立柱、横撑、上限位和下限位;门框架立柱位于二侧,为滑套的滑杆,在二根门框架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撑,横撑有二根,位于门框架立柱上下二端,在二根门框架立柱的内侧连接有上限位,在二根门框架立柱的外侧连接有下限位。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安全门安装在井筒内,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井筒、斜巷内,安全门的上端安装在横梁上,安全门的下端浇注在井筒、斜巷的底板上;安全门由门框架、安全门、气缸和滑套组成;门框架由门框架立柱即滑杆、横撑、上限位、下限位组成,安全门的滑套在门框架立柱上能够自由滑动,门框架采用矿用工字钢制作,强度较高。在使用时,提升容器通过时,操作气阀门,气源通过气管使气缸动作,通过气缸伸缩带动安全门向上移动,提升容器从安全门下方通过,提升容器通过后。同样操作气阀门,实现安全门下移,将安全门关闭。不需要用人的动力来关开安全门,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优点:1、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2、提高安全门使用的灵敏度,使安全性能得到提高。3、提高矿建工程快速施工,节约人力、物力等问题。4、本发明操作灵活、灵敏性好、安全可靠,可使跑车事故减少到最少。5、结构简单,完全满足《安全规程》要求,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安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发明的门框架结构图。
图3为发明实施例结构图。
图中,1、门框架;2、安全门;3、气缸;4、气阀门;5、气管;6、滑套;1-1、门框架立柱;1-2、横撑;1-3、上限位;1-4、下限位;2-2、井筒;2-3、固定支架;2-4、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安全门装置安装在井筒2-2内,通过固定支架2-3安装在井筒或斜巷内,安全门装置上端安装在横梁2-4上,安全门的下端浇注在井筒或斜巷的底板上。
该安全门装置包括门框架1、安全门2、气缸3、气阀门4、气管5和滑套6;安全门通过滑套6安装在门框架1上,在安全门的上端连接气缸3的一端,气缸3通过气管5与气阀门4连接,气阀门4与气源连接;所述的门框架包括门框架立柱1-1、横撑1-2、上限位1-3和下限位1-4;门框架立柱1-1位于二侧,为滑套的滑杆,在二根门框架立柱1-1之间连接有横撑1-2,横撑1-2有二根,位于门框架立柱1-1上下二端,在二根门框架立柱1-1的内侧连接有上限位1-3,在二根门框架立柱1-1的外侧连接有下限位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处,未经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62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