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泥泵车空调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6073.2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1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贺德国;蒋晓冬;代立;田涛;冷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派恩汽车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4 | 分类号: | F25B41/04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宋志雄 |
地址: | 44201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系统,具体是水泥泵车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水泥泵车采用主副发动机,主发动机为整车行驶提供动力,副发动机为水泥泵仓提供动力。当车辆停止后,主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副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但是空调系统压缩机是由主发动机提供动力。当主发动机停机后空调系统不能工作,如果一直开启主发动机就造成燃油浪费、环境污染、产生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噪声,特提出水泥泵车空调系统。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水泥泵车空调系统,包括储液干燥器依次串连有蒸发器、主压缩机、主冷凝器,最后回到储液干燥器,其特征在于:在主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设有主压缩机回路单向阀,主冷凝器和储液干燥器之间设有主冷凝器出管单向阀;在主压缩机回路单向阀、主压缩机、主冷凝器、主冷凝器出管单向阀外并连设有副压缩机回路单向阀、副压缩机、副冷凝器、副冷凝器出管单向阀。
有益效果:
本发明水泥泵车空调系统将储液干燥器和蒸发器放置于驾驶室里,外部采用双压缩机和双冷凝器的并连方式,共用一个操作面板,一套HVAC,空调系统随着主副发动机工作可同时切换。
双系统进蒸发器管路通过三通共用一根管路。在主冷凝器出口和三通之间增加一个主冷凝器出管单向阀。当主发动机停机后以免从副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到主冷凝器里面。同样在副冷凝器和三通之间增加一个副冷凝器出管单向阀。当副发动机停机后以免主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到副冷凝器里面。
双系统出蒸发器管路通过三通共用一根管路。在主压缩机和三通之间增加一个主压缩机回路单向阀。当副发动机开启后以免制冷剂从主压缩机流向副压缩机。同样在副压缩机和三通之间增加一个副压缩机回路单向阀。当主发动机开启后以免制冷剂从副压缩机流向主压缩机。
在进蒸发器共用管路上增加储液干燥器,主要作用是当主副发动机切换时调节系统中制冷剂平衡量,当系统制冷剂多时,就储存在储液干燥器中。当制冷剂少时,储液干燥里储存的制冷剂就参加到系统中循环。
当主发动机停机,副发动机开启,空调系统自动切换,从而不影响使用空调系统,从而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噪声,减少了污染,
使用时只要主副发动机任意一台开启,空调系统都能正常运转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当副发动机开启后,主发动机可以停机。能节约能源,减少噪声,减少污染从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1中零部件的标号说明:
1是主压缩机回路单向阀、2是副压缩机回路单向阀、3是 主压缩机、4是副压缩机、5是主冷凝器、6是副冷凝器、7是副冷凝器出管单向阀、8是主冷凝器出管单向阀 、9是储液干燥器、10是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所示。
水泥泵车空调系统,包括储液干燥器9依次串连有蒸发器10、主压缩机3、主冷凝器5,最后回到储液干燥器,是在主压缩机3和蒸发器10之间设有主压缩机回路单向阀1,主冷凝器5和储液干燥器9之间设有主冷凝器出管单向阀8;在主压缩机回路单向阀1、主压缩机3、主冷凝器5、主冷凝器出管单向阀8外再并连设有副压缩机回路单向阀2、副压缩机4、副冷凝器6、副冷凝器出管单向阀7。
主发动工作时空调系统制冷工作过程:
当主发动机工作时制冷剂由主压缩机3压缩排除后,经过管道流向主冷凝器5,经过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主冷凝器出管单向阀 8,再通过储液干燥器9,经过管路流向蒸发器10,制冷剂完成制冷后通过管路,通过主压缩机回路单向阀1流回主压缩机3,完成制冷循环。
副发动机工作时空调系统制冷工作过程:
当副发动机工作时制冷剂由副压缩机4压缩排出后,经过管道流向副冷凝器6,经过冷凝的制冷剂通过副冷凝器出管单向阀7,再通过储液干燥器9,经过管路流向蒸发器10,制冷剂完成制冷后通过管路,通过副压缩机回路单向阀2流回副压缩机4完成制冷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派恩汽车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派恩汽车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60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