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浇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5905.9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0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朋;隋臣;袁树林;刘旭光;马金刚;王鑫春;杨忠民;薛忠光;赵树海;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江金缘钩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61002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浇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浇注装置。
背景技术
浇注是铸造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是影响铸件表面质量、铸造缺陷的关键因素。
现有技术中,铸造的浇注一般采用水口箱浇注工艺,即将水口箱挂在钢包底部,再利用天车吊挂钢包,以带动钢包和浇口箱移动至砂箱上方,并将水口箱的两个出水口与砂箱两侧的浇口杯分别对正后,再进行浇注。
这种利用钢包吊挂水口箱进行浇注的方式,需要在每次浇注完一个砂箱后,利用天车将水口箱吊起,移动至下一砂箱,再落下,且落下时需要手工扶持,以使水口箱的出水口与浇口杯对正,危险性较高;另外,再每次浇注完一个砂箱后起吊、再下落的过程耗时较长,钢水温度下降较多,易造成铸件质量下降,并且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铸造生产线中的移动式浇注装置,实现对铸造生产线中依次排列的多个砂箱逐一进行浇注,缩短了对每个砂箱的浇注时间,减少了钢水温度下降幅度,提高了铸件质量,且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浇注装置,包括:用于跨设到待浇注砂箱两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立架和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架之间的、沿横向延伸的横梁;所述横梁上形成有顶部开口的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内设置有水口箱;所述立架底端设置有能带动所述支撑架沿纵向移动的移动件。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浇注装置,通过在连续可移动的支撑架上固定放置与待浇注砂箱位置对应的水口箱,实现了对铸造生产线上多个同类待浇注砂箱的连续浇注,无需在浇注完一个待浇注砂箱时升起水口箱、再在浇注下一个待浇注砂箱时降下水口箱,提高了浇注工作效率,且节约了时间,使得钢水温度下降较少,提高了成型后的铸件质量;另外,无需人工扶持水口箱,大大提高了浇注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式浇注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移动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铸造生产线,在这种铸造生产线中,多个需要浇注的砂箱被依次放置、并排列呈一直线,然后再逐个对个砂箱进行浇注;因此,本文中所述的“纵向”是指多个砂箱依次排列形成的直线方向,“横向”是指在水平面内垂直于上述“纵向”的方向,“垂向”则指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
图1为本发明移动式浇注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4为图2中移动件的放大图;请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式浇注装置,包括:用于跨设到待浇注砂箱1两侧的支撑架2,支撑架2包括两个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立架21和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架21之间的、沿横向延伸的横梁20;横梁20上形成有顶部开口的容置凹槽22,容置凹槽22内设置有水口箱3;立架21底端设置有能带动支撑架沿纵向移动的移动件23。
具体地,支撑架2中的两个立架21可以分别设置在待浇注砂箱的横向两侧,即沿纵向看,支撑架2可以大致呈一“门”字形。水口箱3可以呈箱体状,且其顶部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接收由钢包流入的钢水的第一开口,其底部分别对应待浇注砂箱1顶面上的浇口杯101开设有第二流出口(第二流出口的数量与浇口杯101相等、位置上下对应),以将由钢包流入到水口的钢水分别由各第二流出口引流至浇口杯101,进而由浇口杯进入待浇注砂箱1,完成一次浇注。
横梁20顶面上可以开设一凹陷的、沿横向延伸的容置凹槽22,该容置凹槽22的槽口朝上,以将水口箱3放置到该容置凹槽22内;可选地,容置凹槽22可以包括槽底面,以及沿纵向排列的、分别用于在纵向上止挡水口箱3的两个止挡侧壁221,这样,可以利用容置凹槽22的槽底面实现对水口箱3的垂向定位,防止其掉落;利用容置凹槽沿横向延伸的、相对设置的止挡侧壁221实现对水口箱3在纵向上的定位,由于水口箱3一般由耐火砖等建材砌筑而成,因而质量较大、表面粗糙,且水口箱3也仅随支撑架2沿纵向移动,因此,可以靠水口箱3与容置凹槽22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水口箱3在横向上的位置不变。
在具体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焊形式制造横梁20,例如,在一条条钢的顶面上焊接两个均沿条钢长度方向延伸的、相距一定距离的钢板来形成横梁20,其中钢板最好垂直于该条钢顶面,此时,该条钢顶面和两个钢板相对的垂直表面可为此上述容置凹槽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金缘钩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牡丹江金缘钩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5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凑式交叉滚子法兰轴承
- 下一篇:节能环保水泥熟料制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