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连续蚕丝绒绵片及生产装置、方法和保暖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4434.X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0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倪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蚕缘家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02 | 分类号: | D04H1/02;D04H1/4266;D04H1/72;B32B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51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连续 蚕丝 绒绵片 生产 装置 方法 保暖 | ||
1.一种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毛斗,构造成能够以受控速度连续地供应原料绵块;
至少一个疏松机,所述至少一个疏松机与所述至少一个毛斗连接,所述疏松机从所述毛斗接收所述原料绵块并疏松所述原料绵块,输出蓬松的丝绵絮;
絮层形成装置,包括与所述疏松机出口邻接且位于该出口下方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接收从所述疏松机出口输出的所述丝绵絮,从而形成连续蚕丝絮层:
层叠装置,将至少两层所述连续蚕丝絮层层叠,形成连续丝绵叠层;
针刺装置,对所述连续丝绵叠层进行针刺,形成连续蚕丝绒绵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斗供应所述原料绵块的速度与产生的所述连续蚕丝絮层的厚度成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斗包括毛斗开门装置、挡毛板、挡毛板控制机构、称重系统和传动机构,其中,通过所述挡毛板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毛斗供应的所述原料绵块的速度,所述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供应所述原料绵块的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剪切装置,对蚕丝纤维进行剪切,形成包含预定长度范围纤维的丝绵绵块;成卷装置,所述成卷装置包括卷绕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叠网装置,使得所述连续丝绵叠层至少部分重叠地落在移动中的第二传送带上,形成连续叠网层,可选地,所述叠网装置包括摆动件和所述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在所述摆动件的下方,所述摆动件能够往复摆动。
6.一种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输入步骤,通过毛斗将绵块连续加入疏松机中;
疏松步骤,在所述疏松机中疏松所述绵块,输出蓬松的丝绵絮;
连续蚕丝絮层形成步骤,使得从所述疏松机输出的所述丝绵絮落在第一传送带上,以形成连续蚕丝絮层;
层叠步骤,将至少两层的所述蚕丝絮层层叠,形成连续丝绵叠层,作为该步骤的输出层;
针刺步骤,对所述连续丝绵叠层进行针刺,以形成连续蚕丝绵片,
其中,通过控制所述毛斗供应所述绵块的速度,来控制产生的所述连续蚕丝絮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斗供应所述原料绵块的速度与产生的所述连续蚕丝絮层的厚度成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叠网操作:将所形成的连续丝绵叠层进行叠网,形成厚度大于所述丝绵叠层的连续叠网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网操作中,利用摆动件使被连续供给的所述连续丝绵叠层沿相对于第二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的侧向来回移动,使得所述连续丝绵叠层在摆动过程中以“之”字形方式层叠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成卷步骤,对所述连续蚕丝绒绵片进行成卷操作,使得所述连续蚕丝绒绵片形成具有所需长度的绵卷,优选地,所述绵卷的长度为10米至100米,更优选地,20米至50米,在所述成卷步骤中,在成卷操作的同时,对所述连续蚕丝绵片进行切边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蚕丝绒绵片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疏松步骤之前,对所述蚕茧进行预处理步骤,该预处理步骤对蚕丝纤维进行剪切。
12.一种连续蚕丝绒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蚕丝绒绵片具有10米至100米或更长的长度,其中,所述连续蚕丝绒绵片包括丝绵叠层,所述丝绵叠层包括至少两个蚕丝絮层,优选地所述连续蚕丝绒绵片中的丝绵叠层经过“之”字形叠网。
13.一种蚕丝绒保暖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续蚕丝绒绵片和衬面层,所述衬面层设置在所述连续蚕丝绒绵片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蚕缘家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蚕缘家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44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透气性驻极体膜
- 下一篇:分类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