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羊绒制品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易护理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4266.4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书;邢建伟;任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61;C08G18/48;C08G18/32;C08G18/12;D06M15/568;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羊绒制品 有机硅 改性 聚氨酯 护理 整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绒制品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易护理整理剂,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易护理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山羊绒纤维是一类重要的天然蛋白质纺织纤维,由于其性能优异且资源稀少,被称为纺织纤维中的“软黄金”。但因山羊绒纤维表面鳞片层的存在,使得羊绒制品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后,纤维之间在“定向摩擦效应”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起毛起球、毡缩而造成形状变形、尺寸收缩,使其穿着的舒适性及美观性大打折扣。羊绒制品在使用中形状稳定性较差,属于难以护理的纺织产品。
针对羊绒制品难以护理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可对其进行改善:(1)采用树脂对羊绒制品进行处理,使纤维和纱线被树脂成膜包裹、粘合隔离纤维鳞片层间的直接作用弱化鳞片层间的“定向摩擦效应”降低纤维在外力作用下的起毛起球以及位移毡缩,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羊绒制品的形状稳定性,但缺点在于整理剂的粘合作用使得羊绒制品的柔软性、透汽性明显下降。(2)先采用氧化剂、还原剂或者再结合生物酶对羊绒制品进行处理,水解纤维鳞片层的组成单元角朊细胞、钝化鳞片减弱纤维鳞片间的咬合作用,之后再采用树脂类整理剂对上述已经水解处理的羊绒制品进行整理来获取形状稳定效果,该方法虽然可降低对树脂类整理剂的依赖,但氧化剂、还原剂和生物酶对纤维的氧化及水解作用会降低羊绒制品的弹性和强力,损失羊绒原有的优良品质;此外,该方法也不能有效解决羊绒制品形状稳定性差的问题。
在保留羊绒原有品质的基础上改善羊绒制品的形状稳定性赋予羊绒制品易护理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羊绒制品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易护理整理剂,羊绒制品经该整理剂处理后能显著提高羊绒制品的形状稳定性,并且不影响羊绒制品的柔软性、吸湿性和透汽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易护理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羊绒制品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易护理整理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4.00%~10.00%,二异氰酸酯5.00%~9.50%,催化剂0.02%~0.04%,非离子扩链剂0.15%~0.45%,阳离子亲水扩链剂1.30%~2.50%,有机溶剂9.00%~14.00%,有机硅2.00%~9.00%,封端剂1.50%~2.90%,中和剂1.00%~2.60,去离子水58.00%~64.00%,以上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的分子量为1000~2000。
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6-己二异氰酸酯HDI或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中的一种。
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辛酸亚锡中的一种。
非离子扩链剂为三羟甲基丙烷或三羟甲基丙烷和1,4-丁二醇的组合,三羟甲基丙烷和1,4-丁二醇的质量比为2.5:1。
阳离子扩链剂为N-甲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中的一种。
有机溶剂为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或异丙醇中的一种。
有机硅为氨基硅油或三元共聚硅油中的一种。
封端剂为无水乙醇。
中和剂为醋酸。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羊绒制品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易护理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原料: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4.00%~10.00%,二异氰酸酯5.00%~9.50%,催化剂0.02%~0.04%,非离子扩链剂0.15%~0.45%,阳离子亲水扩链剂1.30%~2.50%,有机溶剂9.00%~14.00%,有机硅2.00%~9.00%,封端剂1.50%~2.90%,中和剂1.00%~2.60,去离子水58.00%~64.00%,以上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二异氰酸酯和催化剂加入脱水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中,再加入扩链剂,经反应后制备出聚氨酯预聚体;
步骤3、将步骤1中称取的有机溶剂和有机硅加入步骤2中制备出的聚氨酯预聚体中,制备得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A;
步骤4、将步骤1中称取的封端剂加入步骤3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A中,于室温条件下进行封端反应,反应时间为25min~35min,得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4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