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浅水同向波流制造方法及实验水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3397.0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钧;林鹏智;戚兴;刘清友;林元华;冯光;周守为;姜伟;赵洪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水 同向 波流 制造 方法 实验 水槽 | ||
1.一种中浅水同向波流实验水槽,是由水槽(1)、承载钢梁(2)、水库(3)、分流通道(4)、入流整流板(5)、分流整流板(6)、导流装置(7)、入口闸门(8)、造波机(9)、造波板(10)、出口闸门(11)、侧流通道(12)、尾部闸门(13)、固定坡(14)、弧形起降板(15)、消波装置(16)、尾部落水管(17)、出口左落水管(18)、出口右落水管(19)、阀门(20)、汇集管(21)、储水箱(22)、水泵(23)、电磁流量计(24)、供水管(25)、水位测针(26)、三角固定支架(27)、升降器(28)、横向滑轨(29)、侧向滑轨(30)、角度标尺(31)和水深标尺(3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水库(3)两端开有对称折向水槽(1)的分流通道(4),并在靠近供水管(25)的出水口两侧对称位置安置入流整流板(5),在两侧翼的分流通道(4)的入水口分别安装分流整流板(6);在分流通道(4)靠近水槽(1)处装有导流装置(7),水库(3)还配有水位测针(26);水槽(1)为钢制承载结构,槽壁为钢化玻璃,水槽(1)一端由三角固定支架(27)固定于地面,另一端由升降器(28)来支撑;水槽(1)前端安装有造波板(10),造波板(10)与造波机(9)相连接,水槽(1)尾端开有侧流通道(12)以及固定坡(14)、弧形起降板(15)及消波装置(16),对应位置的水槽(1)壁面贴有角度标尺(31);消波装置(16)为一整体结构,可进行更换;在水库(3)的分流通道(4)与水槽(1)相接的位置安装有入口闸门(8),水槽(1)尾端与侧流通道(12)相接处安装有出口闸门(11),在固定坡(14)前端安装有尾部闸门(13);水槽(1)两边缘上方安装有两根横向滑轨(29)和两根纵向滑轨(30),水槽(1)侧壁贴有水深标尺(32);水槽(1)的侧流通道(12)末端连接出口左落水管(18)和出口右落水管(19),落水管为可伸缩式;然后通过汇集管(21)连接至储水箱(22);在安置消波装置(16)的正下方水槽(1)上开有圆形开口,与尾部落水管(17)相连接,尾部落水管(17)上安装有阀门(20),同样连至汇集管(21)并通向储水箱(22);储水箱(22)与供水管(25)相连接,中间安装水泵(23),且水泵(23)的出口处安装电磁流量计(24);供水管(25)末端垂向伸入水库(3)。
2.一种中浅水同向波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实验水槽(1)安装完成后,在储水箱(22)中装满水,关闭尾部闸门(13),关闭尾部落水管(17)上的阀门(20),开启入口闸门(8)和出口闸门(11);开启水泵(23),水泵(23)通过供水管(25)从储水箱(22)吸水向水库(3)供水,通过调节入口闸门(8)的开度来调节水库(3)的液面高度,水库(3)液面高度可由水位测针(26)测得;通过调节出口闸门(11)的开度来调节水槽(1)液面的高度,水槽(1)液面高度可由水深标尺(32)测得;通过调节导流装置(7)的导流板角度改变水流进入水槽(1)的流向,水流流至水槽(1)末端后,通过两侧侧流通道(12)的出口左落水管(18)和出口右落水管(19)流入汇集管(21),经由汇集管(21)流入储水箱(22),当水库(3)的液面和水槽1内的液面达到稳定的高度后,开启尾部闸门(13),并在水槽(1)尾端安装消波装置(16);待水槽(1)内的液面恢复稳定后,启动造波机(9),造波机(9)推动造波板(10)向前运动实现造波,通过控制造波机(9)的推动频率及速度可生成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此时,即实现了水槽(1)内波浪和海流的同时制造。
3.如权利1所述的一种中浅水同向波流实验水槽,其特征是:水库(3)中分流通道(4)出口宽度为水槽(1)宽度的0.1~0.3倍,分流通道(4)与水槽(1)之间的角度在10°~30°之间。
4.如权利1所述的一种中浅水同向波流实验水槽,其特征是:弧形起降板(15)的末端通过钢丝绳固定在水槽(1)壁面的旋转轴上。
5.如权利2所述的一种中浅水同向波流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可通过调节尾部弧形起降板(15)与水槽(1)底面的夹角可以改变其迎流坡度,增强消波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33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