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素线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53123.1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3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橘久美子;藤井隆志;高田崇志;岩口矩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业平;常海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涉及在玻璃纤维的外周设有树脂被覆层的光纤素线的发明,更详细而言,涉及至少一层被覆层由具有特定组成的紫外线固化型涂覆材料形成的光纤素线。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有在由石英系玻璃形成的玻璃纤维上被覆有树脂层的结构的光纤素线。具有这种结构的光纤素线由(例如)如下方法制造。即,首先将在炉内加热熔融后的石英系玻璃母材进行拉丝而形成玻璃纤维。然后将上述玻璃纤维通过装有树脂的涂布模具,以在其外周涂布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固化而使被覆树脂层被覆玻璃纤维。在这种光纤素线中,需要被覆树脂层与玻璃纤维的界面密合力。因此,通过在树脂组合物中添加硅烷偶联剂,使玻璃纤维的玻璃表面与被覆树脂层的密合性得到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为了提高该密合性,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作为用于促进硅烷偶联剂水解的催化剂化合物,在被覆组合物中含有光致酸发生剂。由以该光纤为试样的实验结果可以确认,采用该方法制造的光纤素线即使浸渍于水中或温水中也看不到分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92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3-5317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素线,该光纤素线中的玻璃纤维 与树脂被覆层的密合性良好,并且动态疲劳系数高。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获得充分的动态疲劳系数,着眼于只要使加入的硅烷偶联剂的反应快速地进行即可。
在此,树脂组合物中的硅烷偶联剂通过水解反应及脱水缩合反应而在玻璃纤维的表面形成保护层,但是由于这些反应在偏酸性及偏碱性下反应速度变大,因此,为了提高密合性,可以考虑将供涂布用的树脂组合物设置为(例如)酸性。
但是,在树脂组合物的贮藏稳定性上不优选。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不是在涂布树脂组合物时、而是在树脂组合物的固化工序中照射紫外线时,将树脂组合物设置为酸性。具体而言,预先在树脂组合物中添加光致酸发生剂,通过树脂固化工序时的紫外线照射使光致酸发生剂反应而产生酸,由此将树脂组合物设置为pH值为5以下的酸性。由此,硅烷偶联剂的反应性提高,实现了在树脂固化的同时硅烷偶联剂的反应迅速进行。
本发明是在上述认知的基础上完成的。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光纤素线,其在玻璃纤维的外周设置有一层以上由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的被覆层,其特征在于,
构成该被覆层中的至少一层的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由含有硅烷偶联剂和光致酸发生剂的紫外线固化型涂覆材料形成。
[2]根据[1]所述的光纤素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层的pH为5以下。
[3]根据[1]所述的光纤素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酸发生剂在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涂覆材料中的含量为0.25~3重量%。
[4]根据[1]所述的光纤素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被覆层拔出所述玻璃纤维的拔出力为0.5kg以上1.5kg以下。
[5]根据[1]所述的光纤素线,其特征在于,在-40℃下放置2小时时的传输损失的增加为0.03dB/km以下。
[6]根据[1]所述的光纤素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酸发生剂 在紫外线固化型涂覆材料中的含量为0.25~2.5重量%。
[7]根据[1]所述的光纤素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酸发生剂在紫外线固化型涂覆材料中的含量为0.25~2.5重量%,并且在-40℃下放置2小时时的传输损失的增加为0.03dB/km以下。
[8]根据[1]所述的光纤素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覆层包含与所述玻璃纤维连接的内侧层以及其外周的外侧层,所述内侧层由所述紫外线固化型涂覆材料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这样一种由于玻璃纤维的表面与树脂被覆层的密合性良好因而动态疲劳系数高的光纤素线。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光纤素线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面图。
符号说明
1光纤素线;10玻璃纤维;20内侧层;30外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光纤素线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光纤素线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3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