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灭菌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1976.1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5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郑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富龙制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5/00 | 分类号: | F26B25/00;F26B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真空 冷冻 干燥机 灭菌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冷冻干燥机技术领域,安装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上的循环系统,主要用于将真空冷冻干燥机在灭菌后的箱内温度迅速降低。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灭菌后降温方式,主要是夹套冷却和制冷系统冷却等方式,夹套冷却主要是夹套内单独循环冷却水,对箱壁降温的效果有限,尤其是对板层的降温效果很差,也有夹套内走硅油的方式,温度可控且温度更低,但这种降温方式对夹套的制作有很高要求,夹套内的压力控制也比较高,安全性有所降低且实际效果没有显著提升。另外一种冷却方式是制冷系统对板层内的硅油进行降温,这种方式对制冷系统尤其是压缩机的冷冻油质量有很大影响,且压缩机低压端压力过高,对压缩机性能和寿命弊端较多。还有一些冷却方式常采用板式换热器,成本和占地面积较大,连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冷却装置对板层降温效果差、工艺复杂、安全性不高、寿命短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灭菌冷却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端盖,2个端盖的外侧分别设有硅油进口、硅油出口;筒体内设有盘管,筒体的上侧两端分别设有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盘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连接;盘管通过筒体内两端的内部盘管固定端板固定于筒体内;每块内部盘管固定端板与端盖之间设有进出水隔离板;2块内部盘管固定端板之间设有上挡板固定架及下挡板固定架,上挡板固定架上设有至少一块上挡板,下挡板固定架上设有至少一块下挡板;筒体的上侧设有排空口,下侧设有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的硅油进口与硅油出口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硅油进口位于下侧,硅油出口位于上侧。
优选地,所述的盘管内壁设有螺旋状内齿,螺旋角为18°~23°。
进一步地,所述的盘管内壁设有40头内齿。
优选地,所述的筒体下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支腿。
优选地,所述的上挡板与下挡板间隔布置。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下侧设有液位检测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污口、液位检测口设于硅油进口或硅油出口和与之最接近的上挡板或下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排空口设有排空阀。
优选地,所述排污口设有排污阀。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冻干机的板层循环支路内串联该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是1个管壳式换热器,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等规范。壳体的材料为304不锈钢,不同于平常管壳式换热器的是,管程的材料也为304不锈钢。为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盘管内表面进行轧齿,形成螺旋角=18°~23°、40头左右的内齿,迫使硅油在管内形成紊流以减少换热实时间。管程为三线程,管子和管板的焊接方式采用贴胀+焊接,氦检合格后再将2个端盖焊接。
本冷却器的应用能有效解决现有冻干机蒸汽灭菌后,冷却时间长导致药厂整体药品生产周期长,进而均产量下降的问题。可最大化帮助客户提升产量,增加销售额。而且相比板式换热器,该冷却器制造简单,成本低,连接方便,其尺寸形状更适用于冻干机各零部件的整体布局,在现有布局中循环管路上留出冷却器长度即可直接安装。冷却器的冷却水进出口通过自动阀门与冻干机制冷系统的水冷凝器进出水支路相连,且设置有排空阀,排污阀,液位检测等功能,都是由PLC实现相关的互锁及自动控制,使用方便安全。而且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使得更便于排尽壳体内部的冷却水,这也是相比其他换热器结构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灭菌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盘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富龙制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富龙制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1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