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瓣式弯头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9201.0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良;营瑞祥;李忠江;翁学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庆华 |
地址: | 21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瓣式 弯头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瓣式弯头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玻璃钢弯头模具是膨胀式整体结构,在弯头的内弧面有b=10~20mm宽的弧缝,在弧缝间填塞胀条。
脱模时,先取下弧缝中的胀条,使模具收缩,再脱下产品。
由于模具与产品的接触面大,往往脱模困难。
当产品的两端是直径较大的承口时,整体结构模具无法脱模,需分别成型后再手糊对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玻璃钢弯头模具脱模困难、当两端是直径较大的承口时,整体模具无法脱模,产品无法整体成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分瓣式弯头模具,包括弯头模体和旋转支撑杆,所述弯头模体包括一件外片模、二件内片模、二件分段弯头模,分段弯头模位于模体两端,外片模的弧面连接分段弯头模的外侧侧面,构成模体的外侧侧壁,两件內片模对称设置,其弧面连接分段弯头模的内侧侧面,构成模体的内侧侧壁,外片模、内片模、分段弯头模之间通过凹、凸起的定位模块连接;旋转支撑杆分别固定在弯头模位的两端,且位于弯头模体的旋转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将弯头模体分成若干部件组装而成,不仅使模具重量更轻,便于搬运组装,且解决了传统玻璃钢整体弯头模具脱模耗时费力的缺点。
为解决当两端是直径较大的承口,整体模具无法脱模,产品不能整体成型的缺陷,所述弯头模体的两端可各设一件承模,承模与弯头模体间可拆卸连接,旋转支撑杆分别固接在两件承模的端盖上。
为进一步方便组装,承模的端盖上设有承模脱模孔,分段弯头模的端盖上设有分段弯头模脱模孔,外片模的内壁上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通孔,拉杆顺次穿过承模脱模孔、分段弯头模脱模孔、通孔,并通过螺母将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便于脱模,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能整体成型;模具重量更轻,便于搬运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玻璃钢弯头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传统的玻璃钢弯头模具是膨胀式整体结构,包括弯头模体1和旋转支撑杆2,在弯头模体1的内弧面有b=10~20mm宽的弧缝,在弧缝间填塞胀条3。
脱模时,先取下弧缝中的胀条3,使模具收缩,再脱下产品。
由于模具与产品的接触面大,往往脱模困难。
当两端是直径较大的承口时,整体结构模具无法脱模,需分别成型后再手糊对接。
如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弯头模体1、旋转支撑杆2、两件承模4。
所述弯头模体包括一件外片模1-1、二件内片模1-2、二件分段弯头模1-3,分段弯头模1-3位于模体两端,外片模1-1的弧面连接分段弯头模1-3的外侧侧面,构成模体的外侧侧壁,两件內片模1-2对称设置,其弧面连接分段弯头模1-3的内侧侧面,构成模体的内侧侧壁,外片模1-1、内片模1-2、分段弯头模1-3之间通过凹、凸定位模块1-4连接。
所述弯头模体1的两端可各设有一件承模4,承模4与弯头模体1间通过拉杆5可拆卸连接。
所述承模4的端盖上设有承模脱模孔,分段弯头模1-3的端盖上设有弯头模脱模孔,外片模1-1的内壁上设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上设置通孔,拉杆5顺次穿过承模脱模孔、分段弯头模脱模孔、通孔,拉紧螺母5-1和承模脱模螺母4-1分别位于承模脱模孔的两端,并将拉杆5的一端固定在分段弯头模1-3的端盖上;分段弯头模脱模孔上部设有分段弯头模脱模螺母1-5,将分段弯头模1-3与承模4通过拉杆5固定连接,以达到将弯头模体1和承模4固定为一体的效果。
旋转支撑杆2分别与两个承模4的端盖固接,且位于弯头模体的旋转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模具组装:
从分段弯头模1-3中间的螺栓孔内插入拉杆5,拉杆5一端拧进外片模1-1上的螺母内;
将内片模1-2装在分段弯头模1-3上;
将承模4装在分段弯头模1-3上;
拧紧螺母,拉紧各零件间的配合。
3、脱模拆卸:
松开拉杆5的螺母5-1,取下拉杆5;
用顶杆(螺杆)将承模4顶下;
用顶杆(螺杆)将分段弯头模1-3顶下;
用拉杆5将外片模1-1拉出;
将内片模1-2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新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92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