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系统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7727.5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5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漫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漫远 |
主分类号: | C09C1/48 | 分类号: | C09C1/4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9300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再生 碳黑 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旧物品的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对废旧橡胶及塑料制品进行处理后得到碳黑粉的环保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各类交通工具所使用的轮胎需要定期更新,替换下来的废旧轮胎面临如何处理及再生利用的问题。
目前处理使用过的废旧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的方式一般采取深埋的方式或者利用高温法处理,由于这些废旧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是含大量C、H元素聚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高温处理时,会有大量有毒气体和固体物排出,严重影响了环境;若采取深埋方式处理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环保,且未对废旧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进行再生利用,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a.对废弃橡胶、塑料制品进行清洗、去杂;
b.将清洗去杂后的废弃橡胶、塑料制品送入裂解炉内进行加热裂解,在裂解炉内形成碳黑粉及氢气;
c.利用氢气引导装置将氢气引导至燃烧加热装置内;
d.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燃烧加热装置内结合燃烧,以提供热量至裂解炉;
e.将裂解炉内产生的碳黑粉真空抽离至常温容器内进行包装。
较佳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氢气引导装置利用裂解炉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将氢气引导至燃烧加热装置内。
较佳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加热裂解温度控制在200℃至450℃,裂解炉内所需的热量由热风炉以及氢气引导装置引导的氢气燃烧供给。
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系统,其中,该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裂解炉,清洗去杂后的废弃橡胶、塑料制品在裂解炉内进行加热裂解,形成碳黑粉及氢气;燃烧加热装置,与裂解炉连通,以提供热量至裂解炉;氢气引导装置,分别与燃烧加热装置、该裂解炉连通,将氢气引导至燃烧加热装置内与空气结合燃烧;以及真空抽取装置,将裂解炉内产生的碳黑粉真空抽离至常温容器内进行包装。
较佳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氢气引导装置利用裂解炉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将氢气引导至燃烧加热装置内。
较佳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加热裂解温度控制在200℃至450℃,裂解炉内所需的热量由热风炉以及氢气引导装置引导的氢气燃烧供给。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系统及其方法,利用此工艺不仅节省能源,而且令废弃的橡胶、塑料制品可循环再生,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无任何排放,对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的方框及流程示意图。本发明所述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系统及其方法不仅节省能源,而且令废弃的橡胶、塑料制品可循环再生,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无任何排放,对环境无污染。
其中,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裂解炉1,清洗去杂后的废弃橡胶、塑料制品在裂解炉1内进行加热裂解,形成碳黑粉及氢气;燃烧加热装置4,与裂解炉1连通,以提供热量至裂解炉1;氢气引导装置3,分别与燃烧加热装置4、该裂解炉1连通,将氢气引导至燃烧加热装置4内与空气结合燃烧;以及真空抽取装置2,将裂解炉1内产生的碳黑粉真空抽离至常温容器内进行包装。
其中,所述氢气引导装置3利用裂解炉1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将氢气引导至燃烧加热装置4内,所述加热裂解温度控制在200℃至450℃,裂解炉1内所需的热量由热风炉(图中未示)以及氢气引导装置3引导的氢气燃烧供给。
又,所述可循环再生碳黑粉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对废弃橡胶、塑料制品进行清洗,同时去除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漫远,未经陈漫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77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