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形隧道式转底炉及炼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6507.0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0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云龙 |
主分类号: | C21B13/10 | 分类号: | C21B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2006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隧道 式转底炉 炼铁 方法 | ||
本发明所属冶金领域,涉及非高炉炼铁的一种圆形隧道式转底炉及炼铁方法。
铁矿石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是非高炉炼铁方法的两大课题,其中直接还原铁具有化学成分稳定等诸多优点,是电炉冶炼优质钢及特种钢的理想原料,低成本高产能的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是“以煤代焦”钢铁生产的重大课题。现今我国生产直接还原铁是以煤基法为主,其主流工艺有隧道窑法、回转窑法、转底炉法和竖炉等方法。上述方法虽然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但都因为产量低、投资大、成本高、能耗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直接还原铁的应用和发展。
本发明是以破解已有直接还原铁窑炉产量低、成本高、能耗高和投资大等技术难题为目的,提供一种产量高、成本低、效率高、投资较少并节能环保的一种圆形隧道式转底炉及炼铁方法。
1.圆形隧道式转底炉。
所述圆形隧道式转底炉包括:圆形隧道式炉体、移动接触装置、动车式水冷旋转炉底和多层料盘车。
1.1圆形隧道式炉体。所述圆形隧道式炉体是由建筑材料、耐火材料、隔热保温材料和配套设备构成的一种横断面为隧道式,俯视为正圆形的炉体,并按着工艺要求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1.1.1预热段:所述预热段的进料口设有气幕装置,其作用是在保障炉料入炉畅通的前提下,阻断炉体内外气体流通;在该预热段炉膛顶部,设有与还原段连通的列管式空气预热器,其作用是利用该段的余热,对列管内的空气实施预热。1.1.2还原段:所述还原段两侧炉墙设有煤气烧嘴和煤粉烧嘴组群,其中煤气烧嘴位于还原段初端(靠预热段一侧);所实施的煤粉燃烧是为炉料还原提供热能的主要措施,煤气燃烧起到辅助作用;烧嘴组群的横排数量与燃烧室层数相同,至少设置1排,纵排数量是以还原时间和炉底转速为参照,并留有2~10个余地,以便用于调节烧嘴的燃烧数量,适应不同的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在该还原段炉膛顶部,设有与预热段连通的列管式空气预热器,其作用是进一步加热列管内的空气。1.1.3冷却段:所述冷却段的出料口设有气幕装置,其作用是在保障炉料排出畅通的前提下,阻断炉体内外气体流通;在冷却段末端(靠排料口一侧)两侧炉墙的中上部,设有冷煤气输入装置,其作用是向冷却段输入微正压冷煤气;在冷却段初端(靠还原段一侧)两侧炉墙的中上部,设有耐高温的煤气风机,并通过保温管道与煤气烧嘴连通。1.1.4排料装料段:所述排料装料段位于冷却段和干燥预热段之间,该段取消了旋转炉底上部的炉墙和炉盖,使进入该段的多层料盘车处于裸露状态,以便于排料和装料。
1.2.移动接触装置。所述移动接触装置,是动车式水冷旋转炉底在炉膛内运转时,移动部件与固定部件相互接触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砂封槽、水封槽、圆形钢轨和移动接触供电装置。1.2.1砂封槽:该砂封槽设置于两侧炉墙横向断面的内侧中部,其作用是利用槽内装填的耐火沙粒与旋转炉底设置的砂封刀配合,起到在移动接触过程中,阻止火焰向下部传播的作用。1.2.2水封槽:该水封槽设在砂封槽下部,其作用是利用槽内的循环水与旋转炉底设置的水封刀配合,起到在移动接触过程中,阻止炉内气体外泄和向水冷系统供水的作用。1.2.3圆形钢轨:该圆形钢轨铺设于炉体最底部,与炉体同一圆心,其作用是为旋转炉底提供运行轨道。1.2.4移动接触供电装置:该移动接触供电装置设在一侧砂封槽底部,其电线围绕炉体架设,构成一组环形电线;设于动车上的移动电源接触器与环形电线移动接触,为旋转炉底提供动力电源。所述环形电线是由一台变频器控制,实现旋转炉底电机的变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云龙,未经王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6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