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采光顶的玻璃附框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3022.6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华;韩存立;刘波;徐小健;韩松;马俊;李晨;王治明;杨道兵;李国平;熊波;秦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9/06 | 分类号: | E04B9/06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王军 |
地址: | 215106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采光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采光顶的玻璃附框。
背景技术
节能采光顶是行业内的新发展趋势,通过设于外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绿色能源,并运用于建筑本身的照明和温控等,将采光与节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在大型超高层节能采光顶的施工中,由于节能采光顶的立柱的结构限制,安装孔设于面向玻璃板块的正面,玻璃板块只能从室外安装,导致施工低效和高危险性。如果将节能采光顶设计成从室内安装玻璃面板,则需要在立柱的侧面设置安装孔和内压板,但是该安装孔和内压板无法与现有的玻璃附框有效衔接,不能固定住玻璃板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玻璃附框不能与立柱侧面的安装孔和内压板有效衔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采光顶的玻璃附框,所述玻璃附框为中空框形结构,其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凹槽,所述第一接触面上设有凸台,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平行,用于放置耐候密封胶,并紧固玻璃板块,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平行。
其中,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凹槽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面靠近所述凹槽的端部设有定位凸台,用于精确定位所述耐候密封胶的位置。
其中,所述玻璃附框的材质为铝合金。
本发明的节能采光顶的玻璃附框通过两个平行的接触面和凹槽,能够与立柱侧面的安装孔和内压板有效衔接,使得玻璃板块能够从室内安装,提高了节能采光顶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而且通过凹槽与内压板活动连接,玻璃面板可以作小范围的角度调节,使得玻璃面板装配更加精确,平整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节能采光顶的玻璃附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玻璃附框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玻璃附框的组装示意图。
其中:101、第一接触面;102、第二接触面;103、凹槽;104、凸台;105、支撑柱;106、定位凸台;201、立柱;202、密封胶;203、隔热条;204、玻璃板块;205、耐候密封胶;206、内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的节能采光顶的玻璃附框,该玻璃附框为中空框形结构,材质为铝合金,其包括:第一接触面101、第二接触面102和凹槽103。如图3所示,第一接触面101用于放置密封胶202和隔热条203,并与立柱201保持一定间隙,以起到隔热的作用。第一接触面101上设有凸台104,起到精确定位密封胶202和隔热条203的安装位置,提高施工效率。
第二接触面102与第一接触面101平行,其长度要长于第一接触面101,且设有耐候密封胶205,用于紧固玻璃板块204。
凹槽103的开口方向与第一接触面101平行,凹槽103的作用是与内压板206的连接部活动连接,使内压板206在竖直方向上固定,并能绕玻璃附框小范围转动。凹槽103内侧还设有支撑柱105,用于提高玻璃附框整体的结构强度。
第二接触面102靠近凹槽103一侧的端部设有定位凸台106,用于精确定位耐候密封胶205的位置。
为了实现玻璃板块204从室内进行安装,立柱201的安装孔和内压板206必须设于立柱201的侧面,而上述玻璃附框能够有效地衔接住内压板206。而且内压板206的端部能够在凹槽103内小范围转动,使得安装玻璃板块204时可以调节角度,装配更加精确,玻璃板块204的平整度更好。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3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