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迫止血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2733.1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5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许开云;何健;虞慧华;王美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丁振英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迫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用于创伤、造影、介入治疗等创口止血的一种压迫止血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微创手术后创口通常需要压迫止血,例如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造影术、肝癌介入治疗等一般采用沙袋压迫,对四肢创伤采用止血仪或止血带,腹股沟处创伤出血采用加压缠绕或徒手压迫止血,用沙袋压迫虽然方便,但患者必须保持不动的姿势,稍有活动沙袋容易滑脱,对于凝血功能差的患者达不到止血的效果;在肢体遇到利器损伤时需要采用缠绕止血带比较费力,容易引起肢体缺血或止血带过紧等不良反应,特别在腹股沟处利器损伤时,由于解剖部位特殊性采用止血带或用加压包扎止血等较困难,所以采用止血带或用沙袋压迫止血都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能有效止血的压迫止血器。
本发明由固定座、压迫螺杆、手柄、衔接件和压迫板组成,固定座侧视似C形,分托板、竖柱和横杆三部分,托板位于底部,用于将患部托起,其内层设有一层海绵、绒布或其他弹性隔热材料,以使接触皮肤时较为舒适,竖柱垂直于托板位于托板一侧的中央,横杆位于竖柱的顶端,其游离端的垂直方向设有螺孔,螺孔设有内螺纹;压迫螺杆置于横杆游离端的螺孔内,压迫螺杆的外螺纹和外径与横杆螺孔的内螺纹和内径匹配,压迫螺杆的顶端设有横向圆孔,该圆孔为手柄孔,手柄孔用于安插手柄,手柄为一根小圆棒,两端膨出,以防手柄从手柄孔滑脱,压迫螺杆的底端通过万向螺丝与衔接件相连,衔接件通过万向螺丝可旋转不同角度,衔接件下方的面上设有卡槽,该卡槽用于与压迫板衔接,压迫板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下表面覆盖一层海绵、绒布或其他弹性材料,有利于紧压创面,压迫板的上表面设有与衔接件下方的卡槽相匹配的凸起,以便将该凸起插入衔接件的卡槽,使压迫板与衔接件对接连为一体。对于不同形状和不同长度的创口,可选用不同的压迫板,例如,冠状动脉造影、脏器介入治疗、腹股沟利器伤等需股动脉止血时,可采用圆形压迫板,对肢体长条创口,可采用椭圆形或长方形压迫板,因为万向螺丝可使压迫板旋转不同角度,所以可多方位用于止血。
使用时,根据不同部位选择相应规格的压迫止血器,使固定座托板、竖柱和横杆之间的空间足以容纳患部,根据创面选择相应大小和形状的压迫板安装于衔接件,用托板将患部下方托住,将压迫板对准拟止血的创面,用手柄下旋压迫螺杆,使压迫板压在创面上,并用手柄调节下压松紧度,就能有效止血,即使体位变化,也不容易产生移位现象。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由于压迫螺杆与衔接件通过万向螺丝相连,因此便于调节压迫板方向,对于不同部位不同形状大小的创面,只要更换相应规格型号的压迫板,调节下压松紧度,就能有效压迫创面达到止血的目的,且不容易出现移位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由固定座1、压迫螺杆2、手柄3、衔接件4和压迫板5组成,固定座侧视似C形,分托板1.1、竖柱1.2和横杆1.3三部分,托板1.1位于底部,其内层设有一层海绵、绒布或其他弹性隔热材料,竖柱1.2垂直于托板位于托板一侧的中央,横杆1.3位于竖柱的顶端,其游离端的垂直方向设有螺孔,螺孔设有内螺纹;压迫螺杆2置于横杆1.3游离端的螺孔内,压迫螺杆2的外螺纹和外径与横杆1.3的螺孔内螺纹和内径匹配,压迫螺杆2的顶端设有横向圆孔,该圆孔为手柄孔,手柄3为一根小圆棒,两端膨出,安插于手柄孔内,压迫螺杆2的底端通过万向螺丝与衔接件4相连,衔接件下方的面上设有卡槽,该卡槽用于与压迫板5衔接,压迫板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下表面覆盖一层海绵、绒布或其他弹性材料,压迫板5的上表面设有与衔接件下方的卡槽相匹配的凸起,以便将该凸起插入衔接件的卡槽使压迫板与衔接件相衔接。
本发明可按需制成不同的规格型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2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