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芯自动移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1627.1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4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徐久宏;周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芯 自动 移位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笔芯自动移位方法,用于将笔芯从第一流水线移动到第二流水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笔芯到达第一流水线上的初始位置后,气缸控制移位机构及笔芯钩取组件,使笔芯钩取组件的定位钩到达到笔芯所在第一流水线的下方,同时,移位机构的浮动板也向下移动压设于笔芯上;
步骤二、气缸控制向上移动移位机构和笔芯钩取组件,使得笔芯被钩置于笔芯钩取组件的定位钩上;
步骤三、气缸控制将移位机构连同笔芯钩取组件及笔芯移送至第二流水线上;
步骤四、气缸控制移位机构及笔芯钩取组件复位,准备下一组笔芯的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芯自动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用于控制所述移位机构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笔芯钩取组件相连,控制笔芯钩取组件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芯自动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包括:所述移位机构在第一气缸的拉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笔芯钩取组件下移,待将笔芯钩取组件的定位钩移动到笔芯所在第一流水线的下方后,第二气缸控制笔芯钩取组件,将定位钩调整到笔芯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芯自动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包括:移位机构在第一气缸的推动下向上移动,并带动笔芯钩取组件上移,使得笔芯被钩置于定位钩上,且浮动板压设于笔芯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芯自动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第三气缸控制将移位机构连同带有笔芯的笔芯钩取组件移送到第二流水线上;步骤四中所述第二气缸控制笔芯钩取组件,将笔芯从定位钩上卸载到第二流水线上后,所述第一气缸推动移位机构上移到第二流水线上方,并在所述第三气缸控制将移位机构及钩取组件移回到第一流水线上。
6.一种笔芯自动移位装置,用于将笔芯从第一流水线移至第二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移位机构和与所述移位机构相连的笔芯钩取组件,所述气缸控制所述移位机构及笔芯钩取组件的移动,所述移位机构及笔芯钩取组件在气缸的控制下,将第一流水线上的笔芯钩取后,移送到第二流水线相应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芯自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通过一浮动接头与所述移位机构浮动连接,控制所述移位机构进行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芯自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通过一连接座与所述笔芯钩取组件连接,用于对所述笔芯钩取组件位置进行调整,所述笔芯钩取组件包括连接座,自连接座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钩取板,以及形成于钩取板末端的复数定位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芯自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缸通过一固定座与所述移位机构连接,用于控制将所述移动机构从第一流水线移动到第二流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芯自动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构包括顶板、移动固定座和浮动板,所述顶板通过上述浮动接头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移动固定座通过导柱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浮动板通过小导柱与所述移动固定座固定连接且在笔芯移位的过程中向下压住笔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16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冲电磁场骨治疗仪
- 下一篇:签名生成装置、签名生成方法以及记录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