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上肢动脉信息的主动脉脉搏波传递时间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1527.9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4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亮;陈焱焱;叶骏;胡福松;谢政华;黎承涛;何子军;曹庆庆;孙怡宁;徐玉兵;龙希文;马祖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21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上肢 动脉 信息 主动脉 脉搏 传递 时间 测量方法 | ||
1.基于上肢动脉信息的主动脉脉搏波传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上肢动脉信息由桡动脉脉搏波、指端容积脉搏波和肱动脉血压值组成;
所述基于上肢动脉信息的主动脉脉搏波传递时间测量方法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a、在人体腕部采集桡动脉脉搏波,在指端采集指端容积脉搏波,并测量肱动脉血压值;
b、利用广义传递函数模型,以所述桡动脉脉搏波的拉氏变换为输入,获得主动脉脉搏波的拉式变换,进而获得主动脉脉搏波;用所述肱动脉血压值对主动脉脉搏波进行标定,获得具有血压特性的主动脉脉搏波,所述具有血压特性的主动脉脉搏波即为主动脉压力波形p(t);
c、将所述指端容积脉搏波进行独立分量分析,获得指动脉血流波形;利用血流传递函数模型,以指动脉血流波型的拉氏变换为输入,获得主动脉血流波形的拉式变换,进而获得主动脉血流波形q(t);
d、对所述主动脉压力波形p(t)和所述主动脉血流波形q(t)采用傅里叶分析计算特征阻抗Zc;
e、将所述主动脉压力波形p(t)和所述主动脉血流波形q(t)的起始点移至同一点后,利用阻抗公式将主动脉压力波形p(t)分解为前向波Pf(t)和反射波Pb(t);所述阻抗公式如式(1)和式(2)所示:
Pf(t)=(p(t)+Zc×q(t))÷2 (1)
Pb(t)=(p(t)-Zc×q(t))÷2 (2);
f、计算前向波Pf(t)和反射波Pb(t)的归一化互相关系数,所述归一化互相关系数的最大值对应的时间点为TR2,则主动脉脉搏波传递时间aoPTT为TR2/2。
2.权利要求1所示的基于上肢动脉信息的主动脉脉搏波传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广义传递函数模型为:广义传递函数GTF(S)=主动脉脉搏波的拉式变换AP(S)/桡动脉脉搏波的拉氏变换RP(S)。
3.权利要求1所示的基于上肢动脉信息的主动脉脉搏波传递时间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血流传递函数模型为:血流传递函数BTF(S)=主动脉血流波形的拉式变换AB(S)/指动脉血流波形的拉式变换FB(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15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机构和一种电器设备
- 下一篇:具有低无源互调的微带至空气带的转换件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