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气垂直驱替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0337.5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4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江同文;朱忠谦;阳建平;谢伟;徐文圣;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提高 凝析气藏凝析油采 收率 方法 | ||
1.一种注气垂直驱替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
依据注气物理模型实验及生产实际,优选的注入气与气藏流体在地层条件下密度比小于0.75时重力分异现象明显,据此选定合适的注入气;采用注入气微元体运动力学分析方法确定注采井位置、射孔段、井型及井距,在注气过程中能更好的形成人工气顶;按照临界产量修正公式确定防止由于注入气锥进造成气油比上升的临界产气量;使注入气在构造高部位形成人工气顶并垂直向下驱替凝析气,使得注入气的波及系数接近100%,提高注入气的利用率及凝析油的最终采收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气垂直驱替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步骤;
对注入气微元体进行运动力学分析,微元体所受重力为G,浮力为F浮,将其垂直向下的重力与流体密度差产生的垂直向上浮力之差定义为垂直向上的压力梯度dp1/dL1,则微元体上压力梯度为:
对微元体进行质点化处理,则微元体处压力梯度为:
注入气微元体在水平方向上压差为Δp,垂直向上的压差Δp’;再结合渗流力学理论,便可以得到t时刻注入气微元体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位移:
若要使注入气能够顺利在气藏构造顶部形成人工气顶,需满足当注入气微元体水平位移达到二分之一注采井距时,其垂直方向上位移应该不小于射孔段顶部到储层顶部之间的距离,令D射孔表示射孔段顶部到构造高点的距离,即需满足当S水平=0.5D注采时,S竖直≮D射孔;若直井不能满足此条件,可改为水平井注气,并使水平段方向与注采井连线方向垂直,以降低注气造成的横向压差,减小注入气的水平运动速度;如此便可使注入气能够很好地在气藏构造顶部形成人工气顶;
在形成人工气顶后,对有注入气气顶的凝析气藏开采时,需要充分考虑顶部注入气的流动特征,合理选择生产井射孔位置及产量,从而防止注入气锥进导致生产气油比升高;利用压力梯度对比法建立临界产量计算修正公式;
定义人工气顶底部的注入气与凝析气的密度差异而产生的压力梯度为dp2/dL2;令dp2/dL2等于气井以某产量生产时在气顶底部所产生的压力梯度,假设注入气气顶底部与该采气井射孔段顶部的距离为D,可得到防止由于注入气锥进而造成气油比上升的临界产气量Q临界;
生产时需满足采气井产气量小于Q临界;当直井临界产气量与无阻流量之比小于0.2时,以小于临界产气量生产无法合理利用气井产能时,将直井改为水平井生产,并使水平段方向与注采井连线方向垂直,使得采气井以相同产量生产时,在井底产生较小的压降;
以上Q临界—临界产量,m3/d;
D—射孔井段顶端与气藏构造高点之间的距离,m;
D气顶厚—注入气气顶底部与气藏构造高点之间的距离,m;
h总—注入气与凝析气总厚度,m;
K垂直—凝析气的垂向渗透率,D;
μ注入气—注入气的粘度,mPa·s;
B注入气—注入气的体积系数,m3/m3;
re—气井的泄流半径,m;
rw—气井的井半径,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03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