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荒折砥石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5585.0 | 申请日: | 2013-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龙誉恒光电辅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5/02 | 分类号: | B24D15/02;B24D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经开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砥石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玻璃镜片的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学玻璃镜片的粗磨削加工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钻石粒的磨削加工镜片的工具因散热性、磨削性、自锐性及寿命的参数无法取得明显进步,不足之处是生产效率低下,无法具有真正的生产力,需要发明一种荒折砥石具备切削性好、加工效率高、自锐性好、稳定性强,并且散热性好的光学玻璃镜片的粗磨削加工工具,即荒折砥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光学镜片磨削加工镜片的工具因散热性、磨削性、自锐性不足,发明一种荒折砥石的加工方法,加工出用于光学镜片磨削加工镜片的荒折砥石,提高散热性,以及切削性好、加工效率高、自锐性好、稳定性强。
一种荒折砥石的加工方法,由砥石环、过渡层、45#钢基体三部分组成,砥石环与过渡层真空热压烧结连接,过渡层与45#钢基体高频银焊连接。
所述的荒折砥石外缘边上开有圆周均分的四个散热槽,散热槽与散热槽之间的夹角是90度。
所述的砥石环的材料是使用钛合金结合剂,有色金属粉末及金刚石微粉充分混合而成。
所述的过渡层的材料是纯铜。
所述的砥石环的材料是按照下述比例混合:
材料 规格 比例
钛合金粉 300目 10-12%
铜粉 300目 50%
铁粉 300目 10%
镍粉 300目 8-10%
锡粉 300目 5%
铅粉 300目 5%
钴粉 300目 8%
人造金刚石单晶 MBD4 2%。
砥石环的材料混合工序步骤如下:
(a)配料前必须确保清洁、卫生,配料前必须换上工作衣,戴上工作帽,洗净手,清洁工作器具。
(b)用电子天平按以上标准比例进行称量,放入研钵中进行人工研匀20分钟,装入密封的混料容器中,在自动混料机上混合2个小时,后取出装入有指定编号的装料瓶中。
(c)装料瓶应标明所装料的配料时间、重量、粒度、配方,配料顺序由细粒度转到粗粒度。不同粒度的混料瓶不能混用,以防相互污染,并按需求进行配料,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本发明一种荒折砥石的加工方法,由砥石环、过渡层、45#钢基体三部分组成,砥石环与过渡层真空热压烧结连接,过渡层与45#钢基体高频银焊连接,
砥石环的真空热压烧结工序步骤如下:
(1.1)将称重后的钛合金结合剂装入每个模腔内要确保每个模腔的装料量要一致,装好料后,用塑料棒均匀敲打模腔,将模腔内的钛合金结合剂振平、振实,并用上压模将模腔内的钛合金结合剂压紧、压平;
(1.2)钛合金结合剂装好以后,将过渡层用料装入模腔内,并用塑料棒均匀敲打模腔,将过渡层3材料振动平整,并用上压模将过渡层压平;
(1.3)烧结前,先启动冷却循环水系统,并认真检查,冷却水运转是否正常;
(1.4)在确认冷却水运转正常后,开启热压烧结机电源开关,待热压烧结机各系统运行正常,显示屏显示正常工作画面后,方可进行烧结操作;
(1.5)根据要烧结砥石环的规格和所用类型是钛合金结合剂时,设定烧结温度,并检查此工艺号里的各种参数是否与所要烧结的砥石环相符。
(1.6)将所要烧结的模腔,放在烧结机下模块的中心,并把上模块放在模腔上,使上模块模腔,下模块与烧结机的上、下压头同心;
(1.7)调整测温点,确保测温点在模腔的中心线上,并能始终测量到要烧结筒形砂轮的温度。
(1.8)启动真空热压烧结机开关,待各系统正常运能后,烧结机设定工艺参数,自动烧结;
(1.9)烧结结束后,烧结机将自动回程,取出上模块及模腔使其自然冷却,如需垫脱模的砥石环和过渡层要迅速脱出芯模,然后,自然冷却;
(1.10)脱模,将冷却后的砥石环和过渡层从模腔内取出,并用脱模器将芯模脱出;
(1.11)将脱模后的砥石环和过渡层,抽查产品的几何尺寸、外观、有无裂纹等,合格产品装入自封袋中,并贴上标签,写明订货单位,规格、粒度、数量及生产日期。
所述的(1.5)设定烧结温度是850摄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龙誉恒光电辅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昆明龙誉恒光电辅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5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