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34727.1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6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庆文;房绪江;梁建国;毛成杰;刁峰;邵明海;黄金龙;修冬;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8 | 分类号: | B22D11/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张向琨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机 支撑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实用性强,拆装、操作简便可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主要依靠向辊子中心通水来实现冷却,具体如下:首先把金属软管与辊子中心通水硬管连接,使水自辊子中心的一端流进,再经辊子的另一端流出,从而达到冷却支撑辊的目的。这种冷却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1)、辊子始终与热连铸坯接触,温度较高,冷却水长时间从中心流过,容易在辊子中心通水孔内壁结垢,导致冷却效果不好,严重时,导致通水孔堵塞,冷却作用失效,辊子转动不灵活;(2)、自辊子内部冷却,辊子表面的温度依然较高,冷却效果不好;(3)、这种冷却装置不能使辊子的轴承得到较好的冷却。(4)、该冷却装置不能有效去除辊子表面的积渣,有可能引起铸坯表面划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该装置操作简便、安装方便,能够准确地冷却支撑辊及辊子的轴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包括:
一根总管路,其中一端为密封端,另一端为冷却水入口;
若干个支管路,各支管路中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总管路连通,另一端为密封端;各支管路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喷水孔,并依次固定于连铸机支撑辊辊架上而且与所述支撑辊平行。
在上述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总管路和各支管路的材质均为耐热不锈钢管。
在上述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各支管路分别通过金属软管与所述总管路连通。金属软管便于不锈钢管材质的总管路和支管路之间的连接。
在上述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总管路与所述支管路的公称直径(DN)比为2-5:1,比如总管路公称直径为40mm,各支管路的公称直径为15mm。
在上述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中,所述总管路的密封端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任何部件对其进行密封,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总管路的密封端采用相应尺寸的快速接头密封;所述各支管路的密封端采用相应尺寸的快速接头密封。
在上述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中,从冷却效果上考虑,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管路与所述支承辊的距离为100-150mm。
在上述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中,从成本和效果角度上考虑,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管路的个数为10个,所述喷水孔的个数为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支管路不与连铸坯接触,温度低,冷却水不结垢,水流畅通,出水孔不堵塞;
(2)可以从外部直接冷却支撑辊轴承,防止辊子轴承因高温抱死;
(3)此装置在冷却支撑辊的同时,又能清除支撑辊表面的积渣,防止支撑辊积渣;
(4)实用性强,拆装、操作简便可行,提高了连铸机支撑辊转动的灵活性和辊子轴承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连铸机支撑辊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DN15不锈钢管;2、DN15金属软管;3、DN40快速接头;4、DN40不锈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4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大型法兰面加工的装置
- 下一篇:电子元件引脚加工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