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33402.1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5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艳;赵春云;邱国洪;王淑华;陆江峰;况开锋;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地址: | 215632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双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包括外容器、内容器、潜液泵和出液管。其中外容器能够全部埋设于地面以下;内容器设于所述外容器内;潜液泵设置于所述内容器内底部;出液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潜液泵的出液口,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容器。本发明中,外容器能够全部埋设于地面以下,且潜液泵设置于内容器内,使泵和罐体融为一体,整体埋设于地面以下,不必专门为泵建造低温泵池等保温设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且保证了潜液泵始终处于低温状态,减少了通过低温泵池的漏热量,提高了贮罐整体低温性能,有效地降低了贮罐的日蒸发率。因此,使用本发明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压力容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贮存LNG的卧式双层埋地贮罐。
背景技术
目前,低温储罐大都置于地面之上,多为双层结构,盛装的介质绝大部分是低温液体,如液氧、液氮、液氩、液态天然气(LNG)、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乙烯等,贮罐相关的配套管路要求较高,并且出于消防安全等因素考虑,对贮罐周围空间的要求较大。
同时,置于地面之上的低温压力容器中,通过泵传输低温液体时,为保证泵工作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目前的做法是将泵置于一个绝热的低温泵池中。低温泵池的泵池体上装有进液管、回液管等结构。泵池体的口部焊接有法兰,泵直接固定在作为泵池盖的法兰盖下方,法兰盖通过螺柱连接在法兰上。应用实践表明,目前的低温泵池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泵池盖直接与低温液体的气相接触,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的热传递。由于泵池体是一个绝热层,这样法兰盖就是一个直接的热传导体,大量的热量传递到低温液体中,造成低温液体饱和压力上升,泵池盖表面大面积结霜,严重时低温泵池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传统的低温压力容器中,首先由于需要为泵建一个低温泵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其次,即使将泵设于低温泵池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漏热量以及结霜现象等,从而导致能量消耗,不利于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双层埋地贮罐,以解决现有低温压力容器的能量损耗严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双层埋地贮罐,用于贮存LNG,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包括:外容器、内容器、潜液泵和出液管。其中外容器能够全部埋设于地面以下;内容器设于所述外容器内;潜液泵设置于所述内容器内底部;出液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潜液泵的出液口,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还包括储液筒,所述储液筒固定于所述内容器底部外面并与所述内容器连通,所述潜液泵安装于所述储液筒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内容器底端部具有内容器底部开口,所述储液筒包括:内筒、内筒封头和内加强板。内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内容器的内容器底部开口边缘;内筒封头固定于所述内筒的底端部;内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筒的顶端部外缘及所述内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储液筒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内筒下端部,所述潜液泵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潜液泵的中心线与所述内筒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卧式双层埋地贮罐还包括防护保温筒,所述防护保温筒固定于所述外容器外面,所述储液筒凸伸出所述外容器,并位于所述防护保温筒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储液筒与所述防护保温筒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防护保温筒包括外筒、外筒封头和外加强板。外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外容器;外筒封头固定于所述外筒的底端部;外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外筒的顶端部外缘及所述外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34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称样系统
- 下一篇:铁路货车用便携式超偏载实时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