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膜分离与深冷集成技术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和制取LNG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2324.3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4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周奕亮;田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50 | 分类号: | C01B3/50;C10L3/10;F25J3/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洪福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集成 技术 合成氨 放空气 回收 氢气 制取 lng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膜分离与深冷集成技术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和制取L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经过以下三个处理单元:
①合成氨放空气前处理单元;
②膜分离氢回收单元;
③深冷技术制取LNG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膜分离与深冷集成技术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和制取L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①是将经减压后的合成氨放空气通入氨吸收塔中,用脱盐水对其进行吸收处理,然后经气液分离器进入加热器中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膜分离与深冷集成技术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和制取L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②是将经处理单元①处理后的气体通入膜分离器处理,其中透过膜的渗透气返回合成循环压缩机,未透过膜的尾气减压后进入处理单元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膜分离与深冷集成技术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和制取L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③是将经处理单元②处理后的气体通入分子筛吸附塔后通入换热器中降温,从换热器中换热出来的气体进入膨胀机继续降温后进入精馏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膜分离与深冷集成技术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和制取L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①中通入加热器中的气体升温至35℃~6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膜分离与深冷集成技术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和制取L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②中渗透气压力小于等于3.5MPa,尾气减压至5.0~6.0MPa后进入处理单元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膜分离与深冷集成技术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和制取LN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③中气体经换热器后温度降低到-130~-135℃;经膨胀机降温至-155~-165℃后进入精馏塔。
8.一种用膜分离与深冷集成技术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和制取LNG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氨吸收塔、气液分离器和加热器组成的合成氨放空气前处理单元;膜分离器组成的膜分离氢回收单元;由分子筛吸附塔、换热器、膨胀机和精馏塔组成的深冷制取LNG单元;
合成氨放空气输气管通入所述氨吸收塔的填料下部,脱盐水输入管通入所述氨吸收塔的填料上部,所述氨吸收塔的顶部接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氨吸收塔的底部通过氨水输出管将氨水输出;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接管与所述加热器相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出口管与所述膜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膜分离器的渗透气输出管与装置外的合成压缩机相连,所述膜分离器的尾气出口管通入所述分子筛吸附塔的填料下部;所述分子筛吸附塔的顶部接管与所述换热器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管与所述膨胀机的入口相连,所述膨胀机的出口管通入所述精馏塔的填料下部,所述精馏塔的顶部接管与不凝气输出管相连通,所述精馏塔的底部通过LNG输出管将LNG产品输出。
所述合成氨放空气输气管、所述氨水输出管、所述渗透气输出管、所述尾气出口管、所述不凝气输出管和所述LNG输出管上均安装有调节阀和在线检测仪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膜分离与深冷集成技术从合成氨放空气中回收氢气和制取LNG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阀和在线检测仪表对压力、温度、液位、流量进行控制;对压力、液位、温度自动检测显示并设超限报警联锁;对渗透气、尾气、精馏塔塔顶不凝气、精馏塔塔底LNG产品流量进行在线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23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口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源控制电路、短路侦测电路以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