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0610.6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麦建波;陈利军;张有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秦雪梅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是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自然环境及人、动物的危害性巨大。为降低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国家对重金属废水实行污水处理排放提标措施,将从2008年1月执行的《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的表2标准,提升到表3标准。
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和专利公开检索,我们发现将A2O生化处理与MBR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重金属污水的处理已有部分先例,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现有技术中活性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反应池,而使得硝酸盐进入池中,破坏水解酸化反应池的水解酸化状态而使得后续的除磷率降低;而碳源不足,也会导致生化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很差,根本无法实现国家规定的难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全因子达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其是以A3O生化处理及重金属膜生物反应器(M-MBR)为主体的处理方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经预处理的重金属废水的上清液依次输入A1水解酸化反应池、A2缺氧脱氮反应池、A3缺氧除磷反应池和O活性污泥池;其中,A3缺氧除磷反应池的废水回流到A1水解酸化反应池;O活性污泥池的废水回流到A2缺氧脱氮反应池;O活性污泥池的废水回流到A3缺氧除磷反应池。
(2)将经步骤(1)处理的废水输入重金属膜反应器,投加降解有机物的专性菌,并将重金属膜反应器中的废水间歇回流到缺氧除磷反应池,即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缺氧除磷反应池的废水回流到水解酸化反应池的回流比为1:1.5-2.5;活性污泥池的废水回流到缺氧脱氮反应池的回流比为1:3.5-4.5;活性污泥池的废水回流到缺氧除磷反应池的回流比为1:2.5-3.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金属膜反应器中的废水间歇回流到缺氧除磷反应池的回流比为1: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3缺氧除磷反应池的废水回流到A1水解酸化反应池的回流比为1:2;O活性污泥池的废水回流到A2缺氧脱氮反应池的回流比为1:4;O活性污泥池的废水回流到A3缺氧除磷反应池的回流比为1: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A1水解酸化反应池采用脉冲罐进行布水,水力停留时间为3-4h。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A2缺氧脱氮反应池和A3缺氧除磷反应池均采用完全混合循环流方式进行布水,水力停留时间均为2-3h;完全混合循环流方式布水,即能保证布水均匀,又能控制水中溶解氧浓度,保证系统处于缺氧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O活性污泥池采用推流式布水,水力停留时间为10-12h。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为:先根据生产工艺进行分类,将重金属废水分为前处理水、综合水、混排水、含镍水、含铬水、含磷水、含铜水和含氰水;再调整pH为8-9,絮凝沉淀、氧化还原和/或微电式解等常规处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专性菌即生活于活性污泥中的常见细菌(如:硝酸菌、亚硝酸菌等)、原生动物(如:钟虫、累枝虫、草履虫、变形虫或轮虫)及菌胶团。
本发明一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处理方法以A3O生化处理系统代替传统的A2O生化处理系统,通过调整系统回流比,在不增加水力停留时间,扩大池容,增加工程造价前提下,强化生化系统降COD、吸附重金属、脱氮、除磷的功效,最终使得各指标符合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表3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0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自支撑纸状石墨烯膜及其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互动广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