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菠萝蜜果皮为原料提取果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8385.2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1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吕飞杰;台建祥;付勤;郝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B37/06 | 分类号: | C08B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菠萝蜜 果皮 原料 提取 果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菠萝蜜为原料提取果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果胶(pectin)是人类食品和药品的天然成分,是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推荐的公认安全的新型、天然、功能型的食品添加剂。由于它具有优良的胶凝化和胶乳作用,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纺织、国防等工业。如在食品工业上广泛用于果酱、果冻、果脯、蜜饯、软糖、冰淇淋、焙烤食品及饮料等。
据报导,2007年全球果胶需求量约为4万t,我国需求量为8000t,进口果胶约占80%,目前,果胶一般是从柑桔皮,柠檬皮、苹果皮中提取,而对果胶含量丰富,约占菠萝蜜果实44%以上的果皮却研究甚少,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因此,如何扩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果胶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已显得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菠萝蜜果皮为原料提取果胶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以菠萝蜜果皮为原料提取果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菠萝蜜果皮和果腱干燥后,粉碎,得到干粉;
2)将步骤1)所得干粉、水和纤维素酶混匀进行酶解,抽滤去渣,取上层清液,得到果胶清液;
3)将步骤2)所得果胶清液浓缩、干燥,得到所述果胶。
菠萝蜜果实主要分:1.菠萝蜜果肉、菠萝蜜果皮、菠萝蜜果腱、菠萝蜜种子及菠萝蜜花序轴5个部分。各部分的重量比见表1。
表1、菠萝蜜各组织重量比
从表1可见,菠萝蜜果皮和没有发育成熟的苞肉—果腱约占全果重量的44.01%,它们含有丰富的果胶,是提取果胶的优质原料。
表2、不同植物组织中的果胶含量
从表2可见,不同植物组织中果胶含量差异很大,而菠萝蜜果皮中果胶含量为13.69%,仅低于向日葵和柑桔皮.比许多水果中果胶含量都高,是提取果胶的优质资源。
上述方法步骤1)干燥步骤中,温度为50-80℃,具体为60℃、70℃、75℃或60-75℃;
干燥后的菠萝蜜果皮和果腱中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10%,具体为2%、3%、4%或2-4%。
粉碎步骤中,筛孔的直径为60-120目,具体为80、90、100或80-100目。
步骤2)酶解步骤中,所述纤维素酶的酶活为15000u/g-200000u/g,具体为15000u/g;
酶活的定义为:采用DNS法,在pH值为4.8、50℃的条件下,1ml酶液催化2%羧甲基纤维素钠分解,每小时产生1.0mg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定义为一个活力单位,以U/g表示。
所述干粉和水的质量比为1∶15-25,具体为1∶15、1∶20、1∶25或1∶20-25或1∶15-20。
所述纤维素酶的用量为所述干粉质量的0.1-0.6%,具体为0.3%、0.4%、0.5%或0.3-0.5%;
该酶解步骤的温度为40-60℃,具体为50℃、52℃、55℃或50-55℃;pH值为4-6,具体为4.5、4.8、5.8或4.5-5.8;时间为16-20小时,具体为16、18或20小时。
步骤3)浓缩步骤中,温度为60-80℃,具体为65℃、70℃或65-70℃;
浓缩后产物的体积为原体积的10-20%,具体为15%;固形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20%,具体为15%;
所述干燥步骤中,干燥方法为喷雾干燥;
所述喷雾干燥中,进风温度具体为170-190℃,出风温度具体为70-100℃。
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步骤1)干燥步骤之前,将所述菠萝蜜果皮和果腱进行如下预处理:
将所述菠萝蜜果皮和果腱在沸水中蒸制后,浸泡于水中,脱色去杂后,抽滤除水,收集滤渣。
所述蒸制步骤中,时间为10-30分钟,具体为10分钟、20分钟、25分钟或10-25分钟;
所述浸泡步骤中,水的温度为60-80℃,具体为60℃、65℃、70℃或60-70℃;
浸泡的次数为2-5次;
每次浸泡的时间均为20-40分钟,具体为20分钟、25分钟、30分钟或20-30分钟。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果胶产品,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83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