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卷缩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4634.0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升吨;孟德安;韩晓兰;刘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6C1/38 | 分类号: | E06C1/38;E06C7/00;B66D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卷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缩梯,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卷缩梯。
背景技术
目前梯子产品种类繁多,大部分梯子产品都能满足基本登高攀爬功能,但伴随着攀爬高度的增加梯子总体长度也会增大,梯长越长,占用空间就越大,不利于日常使用。一般在攀爬高度较低情况下会选择直梯或者人字梯,再高一点选择伸缩梯,当直梯和伸缩梯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借助云梯车,相应的占用空间就随着攀爬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我们用梯子有效使用总长度与占用空间长度的比值来衡量梯子占用空间大小,该比值称之为伸缩比。一般直梯伸缩比为1,伸缩梯和云梯车可达3-5,伸缩比越大说明在占用相同空间条件下,梯子有效使用长度越大。
因此,发明占用空间较小的梯子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卷缩梯,可以自由卷入和伸出,在梯子收起时能最大限度减小梯子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移动,能较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抗险救灾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卷缩梯,包括梯节1、卷筒2、底座3和滚筒11,底 座3为长方体且内部空心,拉杆12铰接在底座3底部,卷筒2的出口位置开有两个通孔8,拉杆12上节拔出后插入通孔8,以便固定伸出完毕后的梯节1;卷筒2嵌入底座3内部,卷筒2包括圆筒状筒壳和与筒壳相切的出口,滚筒11两端有小轴,小轴上套有轴承,轴承配置在底座2上,小轴将卷筒2、底座3连接在一起,大手轮5和滚筒11端部的小轴通过键连接在一起。
梯节1缠绕在滚筒11上卷缩在卷筒2内部,卷筒2在出口位置设计有滚子10和橡胶导圈9,滚子10垂直于卷筒2上平面贯穿于出口并通过轴承与卷筒2连接,橡胶导圈9轴线平行于卷筒2上平面,滚子10和橡胶导圈9均能360°转动,滚子10位置需要保证梯子关节在经过该位置时刚好发生弯折或伸直,
卷筒11具有6个叶片,第一叶片A到第五叶片E相邻夹角为60°,第六叶片F与第一叶片A、第五叶片E夹角为0-90°,第一叶片A、第二叶片B、第三叶片C、第四叶片D和第五叶片E长度相等,第六叶片F长度在设计时根据具体梯节长度确定,第一叶片A与首节梯节通过销钉连接,使第一节梯节能够自由转动,
相邻梯节1关节处采用以下结构连接:其中上梯节19与下梯节20端部各设有1个大销钉孔和5个小销钉孔,相邻梯节平行时候,上下梯节销钉孔轴线各自两两对应重合,关节处连接件由内销钉16、外销钉18、弹簧17、锁紧螺栓15组成,内销钉16包括一法兰盘,法兰盘一侧有5个第一短销钉,内销钉16中间设有一阶梯通孔,弹簧17安装在内销钉16阶梯通孔内,外销钉18设有1个长销钉和5 个第二短销钉,内销钉16和弹簧17放置在两梯节中间,外销钉18从梯节右侧插入,利用长销钉和锁紧螺母15将上梯节19、下梯节20、弹簧17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卷筒2右下方设有两条圆弧形齿条与齿轮13配合,齿轮13通过小手轮7的旋转轴固定在底座3右侧,齿轮13和棘爪21组成棘轮机构,转动小手轮7即可控制梯子伸出仰角,并可通过棘轮机构固定仰角,
所述的大手轮5和小手轮7在外力作用下能360°转动。
所述的梯节1采用非等长梯节,最小梯节长150mm,后续梯节按照等差数列逐节增加,根据梯长和强度要求确定梯节厚度和梯节数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相邻梯节可在0-72°之间任意弯折,而只在0°时固定。
2、本发明最大实现6:1的伸缩比,最大程度的减小梯子占用空间。
3、本发明梯子仰角可在0-90°之间任意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滚筒2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梯节关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梯节关节状态示意图,其中a1、a2、a3为伸直状态示意图:a1为前视图,a2为左视图,a3为斜视图;b1、b2、b3为 弯曲状态示意图:b1为前视图,b2为左视图,b3为斜视图。
图6是本发明仰角调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4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厕装置
- 下一篇:利用苦豆子分离基因SaVP1培育耐高温拟南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