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液器和空调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3463.X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5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圣;钟海华;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汪永生 |
地址: | 3118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液器 空调设备 增加系统 换热管 筒体 制冷剂充注量 制冷剂 液态制冷剂 安装方便 管路流程 筒体连接 平衡管 体积小 体内 释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液器和空调设备。储液器包括:筒体;平衡管,与筒体连接,用于液态制冷剂进出筒体;换热管,换热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筒体内。本发明中的储液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不能完全释放因制冷剂过多而增加的压力的问题。同时具有体积小、不增加系统制冷剂充注量、不增加系统管路流程、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液器和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热泵型空调由于蒸发器及冷凝器的设计负荷不同,导致二者容量存在差异,通常来说,冷凝器的容量大于蒸发器的容量。由于蒸发器与冷凝器的容量存在差异,导致空调系统在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时所需的制冷剂的充注量不同,特别是在制热运行时系统中制冷剂过多,系统运行压力过高的问题。为了增加系统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系统中增设储液器,以平衡空调系统的压力。
如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筒体10包括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其中,上筒体11上分别设有进液管61和出液管62。其中,进液管61接冷凝器的出液,出液管62接节流元件。在工作状态下,储液器的上腔为饱和的气态制冷剂,下腔为饱和的液态制冷剂。当系统的压力增大时,筒体10中的液面上升(即压缩上腔的气态制冷剂的体积),从而释放系统中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减缓压力增大的幅度,防止系统压力过高。
申请号为201220511875.4的中国专利申请,也公开了一种换热型储液器。该换热型储液器的壳体上仍然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其储液原理与图1中的原理相同。与图1中的储液器不同的是,在壳体内还安装有散热盘管,从而使进入储液器的高压气液混合制冷剂与进入换热盘管的低压气液混合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实现机组制冷剂过冷或适当过热,从而降低机组系统冷凝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增加循环中的制冷剂(焓)值,机组制冷量提高17%,压缩机功率降低2.8%,机组比提高20%。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储液器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只能减缓系统压力增大的幅度,不能完全释放因制冷剂过多而增加的压力;(2)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为实现正常工作,其容积一般为系统制冷剂总充注量的40%-80%,其体积较大,成本较高;(3)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串联在制冷系统中,参与制冷剂循环,相当于增大了系统总容量,系统正常运行必须额外冲入制冷剂,增大了系统制冷剂充注量,增加了系统成本;(4)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用于热泵系统中,必须在系统中增加两个单向阀以及两个三通及旁通管路以切换制冷剂流向,从而保证无论制冷运行还是制热运行制冷剂始终由进液管进出液管出。这样就增加了系统复杂程度,增大了系统阻力,增加了系统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完全释放因制冷剂过多而增加的压力、成本低的储液器和空调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包括:筒体;平衡管,与筒体连接,用于液态制冷剂进出筒体;换热管,换热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筒体内。
进一步地,在制冷工况时,换热管使筒体内的液态制冷剂气化,以通过平衡管排出存储在筒体内的至少一部分液态制冷剂。
进一步地,在制热工况时,换热管使筒体内的气态制冷剂液化,以使外部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平衡管流入并存储在筒体中。
进一步地,换热管为直管、或螺旋管、或迂回管。
进一步地,筒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上开设有第一孔,下筒体上开设有第二孔,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孔连接,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孔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孔和/或第二孔处设置有翻边,换热管与翻边焊接密封。
进一步地,下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孔,平衡管与第三孔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孔处设置有翻边,平衡管与翻边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34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