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休眠状态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休眠状态检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2612.0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2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钟昭祥;李元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01 | 分类号: | G06F9/44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休眠 状态 控制系统 计算机系统 及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休眠状态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休眠状态检测的方法。休眠状态控制系统是用于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主控制模块藉由开关机表示接口的第一电平表示计算机系统为关机状态或正常开机状态。休眠状态控制系统包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及嵌入式控制模块。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藉由系统控制接口的第二电平表示计算机系统是否执行休眠状态,其中当计算机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时,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接口以改变第二电平。嵌入式控制模块藉由第一电平判断计算机系统为关机状态或正常开机状态,以及藉由第二电平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执行休眠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休眠状态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休眠状态检测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得知是否进入休眠状态的休眠状态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休眠状态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系统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装置。而为了减少电力的消耗,计算机系统除了开机与关机的状态外,还会具有休眠状态。计算机系统在休眠状态下会停止部分模块的作用,仅保留必要的模块,并在外界讯号触发的情况下回复到正常的开机状况。如此一来即可达到省电的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在计算机系统内部通常藉由一主控制模块来通知嵌入式模块。嵌入式模块藉由与主控制模块之间的两条实体的电路接脚来得知计算机系统现正处于开机状态、关机状态或休眠状态,例如常用的V5S_EN接脚与PMIC_PWGD接脚。嵌入式模块利用PMIC_PWGD接脚得知计算机系统为开机状态或关机状态,利用V5S_EN接脚得知计算机系统是否为休眠状态。但如此一来,计算机系统内的电路布局就必须预留两条实体的电路接脚,对于现今要求轻薄的计算机系统来说,这种布局方式会造成设计上的困难,使得制造成本增加。且V5S_EN接脚会有误判时间,可能在计算机系统尚未进入休眠状态时就先改变电平,会导致嵌入式模块误判。
另一方面,于现有技术中若要用硬件的V5_S_EN接脚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进入休眠状态,是代表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所有硬件模块皆要进入休眠状态。而现今英特尔公司已经新的休眠状态的规格,即S0-i3状态。当计算机系统于S0-i3的休眠状态下时,计算机系统内可以有部分的硬件模块仍保持正常运作,例如蓝芽模块、卫星定位模块、音效模块、网络模块或是触控模块等。如此一来,计算机系统可以更灵活地设定要进入或不进入休眠状 态的模块。但在现有技术中的硬件的V5_S_EN接脚并无法正确地判断计算机系统内各个模块是否分别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需要一种休眠状态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休眠状态检测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休眠状态控制系统,其具有可以得知是否进入休眠状态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休眠状态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本发明的又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上述计算机系统的休眠状态检测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休眠状态控制系统是用于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具有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连接开关机表示接口,用以藉由开关机表示接口的第一电平的电平状态表示计算机系统为关机状态或正常开机状态。休眠状态控制系统包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及嵌入式控制模块。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连接系统控制接口,用以藉由系统控制接口的第二电平的电平状态表示计算机系统是否执行休眠状态,其中当计算机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时,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接口以改变第二电平的电平状态。嵌入式控制模块经由系统控制接口电性连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及经由开关机表示接口电性连接主控制模块,以藉由检测开关机表示接口的第一电平的电平状态为高电平或低电平判断计算机系统为关机状态或正常开机状态,以及藉由检测系统控制接口的第二电平的电平状态为高电平或低电平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执行休眠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2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