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芯子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1984.1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3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沃夫刚·施拉特;孙韧洁;王萍;刘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克奇换热技术(太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10;F28F9/007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芯子 | ||
1.一种换热器芯子,包括位于两块底板之间的层叠结构(1,1a,1b),所述层叠结构包括多块隔板(2,2a,2b)和夹放于隔板(2,2a,2b)之间的框架(3, 4; 3a, 4a; 3b, 4b),所述隔板和框架互相之间形成多个彼此间相对密封的、供至少两种热交换介质流过的内腔(25, 33; 25a, 33a1, 33a2; 25b, 33b1 至33b3),底板 (5, 6; 5a, 6a; 5b, 6b)上设置有供至少两种热交换介质出入的进口和出口(12, 12a ,12b,12c,12d),所述隔板(2,2a,2b)上设置有与进口和出口(12, 12a ,12b,12c,12d)对齐的第一通道(16,16a,16b),所述第一通道被四周闭合的内壁(17,17b)约束,构成供热交换介质流动的集散空间的一部分,所述框架(3, 4; 3a, 4b; 3b, 4b)的四周具有框架封条(18,19,18a,19a,26,27,26b,27b),框架封条至少部分与进出口和第一通道(16, 16a, 16b)位置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封条(18,19,18a,19a,26,27,26b,27b)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道(20, 20a, 20b; 21, 21a, 21b)和第三通道 (28, 28a, 28b; 29, 29a1, 29a2; 29b1 ,29b2,29b3) ,第一、第二和第三通道都是槽形的,其中一部分第二和第三通道被四周闭合的内壁(22; 30, 30a)约束,另一部分第二、第三通道,通过开口(24, 24a, 24b; 32, 32a1, 32a2, 32b1 ,32b2, 32b3)与内腔 (25, 25a, 25b; 33, 33a1, 33a2, 33b1 ,33b2,33b3) 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子,其特征在于:底板(5, 6)上共设置有两个进口(12a, 12c)和两个出口(12b, 12d),隔板(2)上设置有四个第一通道(16),框架(3,4)上设有四个第二通道(20, 21)和第三通道( 28, 29)。
3.根据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子,其特征在于:隔板(2)表面的外轮廓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并且,隔板的其纵轴线(9)彼此相平行,隔板(2)具有与纵轴线(9)相平行的侧边(15),第一通道(16)排布在隔板(2)上以侧边(15)为外缘的边缘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芯子,其特征在于:框架(3, 4)具有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外轮廓,框架具有纵轴线(10,11),框架包括与其纵轴线(10,11)平行的纵向封条(18,26),第二通道(20, 21)和第三通道( 28, 29)开设于该纵向封条(18,2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通道分别沿平行于隔板及框架的纵轴线(9, 10, 11)的方向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通道(16; 20, 21; 28, 29) 分别具有与隔板(2)和框架(3,4)的纵轴线(9,10,11)相平行的纵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通道(16; 20, 21; 28, 29) 的长度略小于底板或隔板(2, 3, 4) 的长度除以通过换热器的介质的数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芯子,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20, 20a, 28)中设置有具有拉杆作用的连接条(34, 34a, 3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芯子,其特征在于:框架包括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第一框架(3)与第二框架(4)的结构相同,两者分别用来形成两个适用不同介质的内腔(25, 33),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4)在层叠结构(1)中以纵轴线(10, 11)为中心线旋转180°相互交错地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芯子,其特征在于:框架包括第一框架(3a, 3b)和第二框架(4a, 4b),每个第一框架(3a, 3b)具有一个内腔(25a, 25b),适用于一种介质,每个第二框架(4a, 4b)具有适用于至少两种介质的至少两个内腔(33a1, 33a2; 33b1 ,33b2,33b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克奇换热技术(太仓)有限公司,未经爱克奇换热技术(太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19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