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向限车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8676.3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4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宇 |
主分类号: | B61B13/00 | 分类号: | B61B13/00;B61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车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系统,其具体涉及一种向限车轨系统,即轨道系统和车轮系统,即是一种轨道构成形态与匹配轮组关系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轨道交通多以压轨系统,例如火车、起重天车等。压轨系统比较普遍是由于其结构简单、单系统铺设成本相对较低、兼容性好、易于维护、适应性强、技术较为成熟等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人们对空间的要求、安全的要求、速度的要求越来越关注,并对高承载、立体化、自动化、封闭运行等特征的要求日益凸现,急需对现有技术进行补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全新的向限车轨系统,通过高速自行车系统的设计,我们实现了在相同的空间下更安全、更快速、更高承载、更灵活、更自动化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全新轨道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向限车轨系统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1、向限车轨系统的轨道系统构造由轨道、轨道支撑梁、轨梁连接架等组成,其中轨道分为凸轨模式、凹轨模式;2、车轮系统由压轨轮组构成或由滑块构成;
2、向限车轨系统的轨道通过轨梁连接架与轨道支撑梁连接固定,最终通过轨道支撑梁实现对轨道的固定及延伸,进而实现向限车轨系统的车轮或滑块完全沿着轨道轴向行驶并且径向限制。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 通过本发明,实现了车与轨道的关联,即保障了轨道的固定、连接及延伸,又保障了车轮与轨道的连接关系,确保车在轨道间行驶;
2、 安全性性大大加强;
3、 立体化特征强,适用于各种安装环境及方向;
4、 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5、 单位体积具备更高的承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接触凸轨、支撑梁、车轮立体三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平面接触凸轨、支撑梁、滑块立体三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曲面接触凸轨、支撑梁、车轮立体三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曲面接触凸轨、支撑梁、滑块立体三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平面接触凹轨、支撑梁、车轮立体三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平面接触凹轨、支撑梁、滑块立体三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曲面接触凹轨、支撑梁、车轮立体三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曲面接触凹轨、支撑梁、滑块立体三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单轨道向限车轨系统立体三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多轨道向限车轨系统立体三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3、5、7、10所示,包括轨梁连接架1、轨道支撑梁2、轨道3,车轮组4组成;如图2、4、6、8所示包括轨梁连接架1、轨道支撑梁2、轨道3,滑块5组成;如图10所示包括轨梁连接架1、轨道支撑梁2、轨道3,车轮组4、车体6组成。
如图1、2、3、4、5、6、7、8、9、10所示,其中,轨梁连接架1连接轨道支撑梁2和轨道3其作用是将轨3道固定于轨道支撑梁2之上。
如图1、2、3、4所示,是本发明的平面接触凸轨3、支撑梁2、轨梁连接架1和车轮4或滑块5的立体三视图,其中,车轮组4或滑块5环抱包围轨道3在轨道3上滚动或滑动行走,车轮组4或滑块5通过环抱轨道或相对设置到多个轨道3之间以实现车轮4或滑块5所在车的轴向运动径向限制的功能。
如图5、6、7、8所示,是本发明的平面接触凹轨3、支撑梁2、轨梁连接架1和车轮4或滑块5的立体三视图,其中,轨道3环抱包围车轮组4或滑块5,车轮组4或滑块5在轨道3内滚动或滑动行走,轨道3通过环抱车轮组4或滑块5或相对设置到多个轨道之间以实现车轮4或滑块5所在车的轴向运动径向限制的功能。
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的单轨道向限车轨系统立体三视图,其中,单根轨道系统的轨道3采用不同的平面或非圆柱曲面作为轨道3接触面接触车轮4或滑块5以实现车轮4或滑块5所在车的轴向导向径限制的功能。
如图10是本发明的多轨道向限车轨系统立体三视图,其中,多个轨道组成的系统中可以由多种轨道3平行设置而成,多轨道系统与车轮4或滑块5接触过程中实现车轮4或滑块5所在车6的轴向导向径向限制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宇,未经张振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86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参数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的构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