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氧器、自流增氧生物滤池、自流增氧生态床以及污水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6897.7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1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士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215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氧器 自流 生物 滤池 生态 以及 污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增氧器,用于对污水进行增氧,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为中空结构,其上端设有通气口,下端密封,并含有用于使所述污水流入的复数个进水孔;
通气管,为中空柱体,其上部设有多个通气孔,其底部伸入所述通气口,与所述罩体相连通,并与所述通气口密封相连;
虹吸装置,安装在所述罩体中,用于使流入该罩体的所述污水发生虹吸产生负压,并将空气从所述通气管吸入污水中,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罩体内,另一端贯穿该罩体的底部;以及
出水管,安装在所述罩体的底部,所述虹吸装置贯穿所述罩体的所述另一端的外围,用于排出所述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出水挡板,安装在所述虹吸装置的所述另一端,用于使从所述虹吸装置的所述另一端排出的污水产生飞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虹吸装置包含:虹吸管和两块阻水板,
所述虹吸管呈倒U型结构,它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罩体内,另一端贯穿该罩体的底部,并且所述虹吸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复数个进水孔的总面积,
所述两块阻水板均设置在所述罩体内部,并且分别安装在所述虹吸管的前后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虹吸管含有:倒U型上板和位于该倒U型上板的下方的倒U型下板,所述倒U型上板和所述倒U型下板对向设置,并且所述倒U型上板位于所述罩体内的一端到所述罩体的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倒U型下板位于所述罩体内的一端到所述罩体的底部的距离,
所述倒U型下板位于所述罩体内的所示一端到所述罩体的底部的距离和所述倒U型上板与所述倒U型下板之间的间距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倒U型上板贯穿所述罩体的底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倒U型下板贯穿所述罩体的底部的另一端到所述罩体的底部的距离不相等。
6.一种自流增氧生物滤池,用于回收污水并对该污水进行增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用于对所述污水进行回收并填充有填料的生物滤池;和
至少一个用于对所述污水进行增氧的增氧器,
其中,所述增氧器是一种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增氧器,该增氧器安装在所述生物滤池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流增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填料为石英砂、鹅卵石、塑料球粒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生物滤池还含有用于去除所述污水中的有机物的生物膜。
8.一种自流增氧生态床,用于回收污水并对该污水进行增氧,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回收污水并对所述污水进行逐级增氧的复数个自流增氧生物滤池,
其中,所述自流增氧生物滤池是一种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流增氧生物滤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流增氧生态床,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复数个自流增氧生物滤池从上往下串联呈阶梯式分布。
10.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具有: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自流增氧生态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士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卫士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68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