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盐水稻品种的快速选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6885.4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2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法;姚立生;唐红生;何冲霄;严国红;朱国永;王爱民;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倪正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素卿 |
地址: | 224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水 品种 快速 选育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耐盐水稻品种的快速选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耐盐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二、背景技术
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1/3,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20%。中国盐碱地面积约2000万hm2。由于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土壤盐碱化正不断的吞噬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正日趋减少。水稻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20亿亩左右,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水稻是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年种植面积0.33亿hm2左右,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3,而水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4%。从我国水资源、气候以及生态等方面看,除现有的稻区外,我国还有一些地区很适宜于水稻生产,但由于土壤的盐渍化而未能种植。因此培育耐盐水稻品种或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水稻的耐盐能力是提高盐碱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缓解世界粮食危机的最佳方案之一,意义重大。
水稻种质资源间耐盐性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耐盐机制又不完全相同,这是水稻耐盐品种筛选的基础。全世界培育耐盐水稻品种的研究始于1940年。1945年斯里兰卡曾推广过耐盐水稻品种Pokkali,但时间不长。印度也是较早开展耐盐水稻育种的国家。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耐盐水稻育种研究工作(田少华和高明尉,1987)。赵守仁等(1985)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协作,在500多份耐盐水稻材料中筛选鉴定所得到的优良耐盐水稻品种80~85,该品种高抗盐碱,分蘖性强,耐肥抗倒,丰产性能较好,推广应用面积也不大。方先文等(2004)0.8%NaCI溶液和国际水稻所水稻耐盐性9级评价方法(Banos,2002)筛选获苗期极端耐盐水稻品种6份。以上筛选耐盐水稻品种的研究工作大多数是对已经育成的定型水稻品种进行耐盐性筛选,同时积累了较多的耐盐性筛选方法和标准,如种子萌发期鉴定、苗期鉴定,田间生长中后期筛选鉴定等,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如筛选的耐盐性较好的水稻品种有80-85、盐城156、盐丰47等等,这些耐盐水稻品种推广应用面积都不大,目前都还作为耐盐资源还在育种等研究中应用。因此,总体来讲耐盐水稻品种选育研究进展缓慢,无法满足不同农业生态以及气候条件上对耐盐(籼、粳型)水稻品种的需求。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目前,筛选耐盐水稻品种的研究工作大多数是对现有育成的定型品种进行耐盐性筛选,从杂交配组的低世代F1就开始连续不断进行耐盐性筛选而选育耐盐水稻品种报道几乎没有。已经筛选出的耐盐性较好的80-85、盐城156、盐丰47等水稻品种无法很好地满足不同农业生态以及气候条件上对耐盐(籼、粳型)水稻品种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盐水稻品种快速选育方法,即是以耐盐水稻种质为母本、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置组合,从F1就开始连续不断在实验室沿海滩涂盐土(盐分浓度为0.4~0.5%) 条件下进行种子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以及在沿海滩涂(盐分浓度为0.3~0.5%)自然条件下进行水稻生长中后期耐盐性和产量等农艺性状筛选鉴定,育成耐盐常规中籼稻新品种(系)盐稻3931,具有较高的选育效率。
技术方案
1、本发明为一种耐盐水稻品种的快速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选择用耐盐性达0.3%的常规中籼稻品种盐城156为母本,用高产稳产常规中籼稻品种盐稻4号为父本,人工配置杂交组合获得F0种子,将获得F0种子加代繁殖混获F1代种子;
(B) 将收获的F1代种子400粒-600粒在实验室盐分浓度为0.4~0.5%的沿海滩涂盐土条件下进行种子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筛选生长正常的幼苗单株;
(C) 将筛选出的生长正常的幼苗单株在5~6叶龄时全部移栽到盐分浓度为0.3~0.5%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下种植,设置对照盐城156,进行水稻生长的中后期耐盐性和产量品质性状筛选鉴定,成熟时选择产量优于对照盐城156、外观品质米粒心腹白小于对照盐城156的F2代单株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68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