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l-Mg-Zn-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4138.7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其柱;丁荣辉;茅海波;齐基;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巨科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6 | 分类号: | C22C21/06;C22C1/02;C22F1/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李玉秋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l mg zn cu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l-Mg-Zn-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汽车工业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三大课题:能源、环保、安全。减轻汽车自重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汽车的燃料经济性,节约有限资源已成为各大汽车厂关注的焦点。
铝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好、抗冲击性良好、易表面着色,良好的加工成形性,以及较高的再回收、再生性等一系列优良特性,使其成为了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具有其它合金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
由于轿车车身约占总车重量的30%,铝合金常被用来制造车身板,近年来铝合金车身板倍受关注。在众多系列的铝合金中,5XXX系铝合金被认为是用作汽车车身板非常理想的合金,其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有良好的深拉延性能和冲型性能,易于制造内板等形状复杂的部位。
但是,汽车车身板用5XXX系铝合金属于不可热处理强化合金,其强度略显不够,抗冲击性较差;现有技术中生产的5XXX系铝合金不仅强度和抗凹陷性不能满足车身板的要求,而且在深冲过程中通常产生产品表面一系列新台阶或锯齿状变形带,严重影响表面质量,烤漆后出现软化现象,从而又使其不利于用作汽车车身板的合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l-Mg-Zn-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Al-Mg-Zn-Cu合金可用作汽车车身板,满足汽车车身板的强度和抗冲击性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烘烤性能和成形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l-Mg-Zn-Cu合金,包括以下组分:
Mg3.5wt%~5.3wt%;
Cu0.05wt%~0.28wt%;
Zn0.50wt%~2.0wt%;
Mn0.10wt%~0.50wt%;
Ti0.01wt%~0.10wt%;
Cr≤0.10wt%;
Si≤0.20wt%;
Fe≤0.30wt%;
余量的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的,包括4.0wt%~5.0wt%的Mg。
优选的,包括0.10wt%~0.25wt%的Cu。
优选的,包括0.90wt%~1.5wt%的Zn。
优选的,包括0.15wt%~0.30wt%的Mn。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l-Mg-Zn-Cu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金包含的组分进行熔炼和浇铸,得到铸锭;
b)将所述铸锭依次进行均匀化处理、热轧、退火、冷轧和固溶淬火处理;
c)将经过所述步骤b)的固溶淬火处理后的铝合金板进行矫平处理;
d)将经过所述步骤c)的矫平处理的铝合金板进行热处理,冷却后得到汽车车身用Al-Mg-Zn-Cu合金板。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为:
将铝锭熔化后,待熔体温度为730℃~750℃时,向其中加入AlCu50、AlMn10中间合金、Zn和覆盖剂,当中间合金全部融化搅拌熔体;待熔体温度降至700℃~720°C,向其中加入Mg,并充分搅拌,然后造渣、除气精炼;待温度在710℃~730°C,向其中加入Al-5Ti-B中间合金,搅拌后静置10分钟~15分钟,浇铸成型,得到铸锭。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均匀化处理的温度为440℃~470℃;
所述步骤b)中均匀化处理的时间为10h~24h。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热轧的温度为400℃~440℃;
所述步骤b)中热轧的终轧厚度为4mm~8mm。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退火的温度为300℃~420℃;
所述步骤b)中退火的时间为0.5h~3h。
优选的
所述步骤b)中冷轧变形量≥70%。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固溶淬火处理为:
将经过冷轧后的板材加热到500°C~550°C下保温5min内进行固溶处理,所述加热的速率为不小于5℃/s;
将经过所述固溶处理的板材以不小于10℃/s的速率进行快速冷却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d)中热处理的温度为240℃~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巨科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巨科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4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芳环化合物
- 下一篇:分词、韵律短语和多字手写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