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1746.2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袁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相良顺;袁爱玲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1/00;A61M25/0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输精管进行治疗的介入式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微创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也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
目前,现代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常用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和经皮消融治疗。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及介入技术的选择、操作要点与技术难点等均成为现代介入诊疗技术的难点。而实施微创介入诊疗技术所依据的医疗器械则是能否执行现代介入诊疗的重中之重。也是各大医院推行现代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犯难之处。前列腺疾病是目前难以治愈的男科疾病,主要表现在前列腺外围的包膜阻止了药物的进入,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鉴于此,基于输卵管介入复通术的微创介入治疗原理,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介入给药装置,其可以用于对输精管的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前列腺部位,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本发明使用的介入给药装置,是基于临床实践的需要,结合微创介入诊疗技术而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经皮穿刺装置,对治疗前列腺炎、血精(精囊炎),输精管造影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操作方便。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经静脉药物途径,能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从而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可用于治疗各型前列腺炎、对精囊炎,睾丸炎,血精,以及因输精管不通造成的男性不孕不育等,也可用于对精囊和输精管的内部造影。本发明操作简单,便于推广,临床疗效可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该装置包括引导导管和导管连接件,该引导导管包括导管和导丝,所述导管的远端适于植入到人体内,该导管连接件至少包括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连接的固定翼片和接头,所述固定翼片上具有翼片管,所述导管从固定翼片的翼片管远端穿入,从所述接头的近端穿出,从而使得间所述导管近端注入的药物能够到达导管的远端,进而到达所需要注入的人体内部位。导管连接件进一步具有连接管,用于连接固定翼片的翼片管和接头。该导管连接件进一步具有端帽,注入药物通过端帽被注入到导管内。进一步地,该端帽在其近端具有密封隔离塞,注入针可刺入隔离塞中。进一步地,该端帽的远端具有内螺旋与连接件的近端的凸起螺纹配合连接。进一步地,该固定翼片上具有通孔,用于将翼片固定在人体表面。进一步地,通过微桥线将该固定翼片固定在人体表面。进一步地,该通孔在固定翼片的四个顶点附近。进一步地,固定翼片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其上表面上具有贯通翼片的凹槽。进一步地,凹槽为两条。进一步地,翼片管从翼片的中间位置上开始延伸。进一步地,翼片管从翼片的中间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进一步地,翼片管从翼片的中间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用于与连接管连接。进一步地,接头包括相互旋转连接的远端接头和近端接头,远端接头具有中空的管腔,其管腔内壁上带有螺纹,近端接头具有向远端突伸的螺纹中空管。进一步地,该远端接头的管腔内含有胶塞,胶塞具有中间轴向延伸的通孔,适于导管从其延伸穿过。该胶塞为圆柱形。进一步地,该胶塞可压缩构件,当被轴向压缩时,通孔的内径被挤压,进而固定了沿通孔中穿过的导管,以防止导管的轴向移动。进一步地,远端接头和近端接头外表面均设有翼状凸起,方便医生在外科治疗时将上述两个接头进行螺旋连接。进一步地,该装置用于对输精管进行治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上述介入装置,可以方便、简单的实施介入治疗,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可用于治疗各型前列腺炎、血精(精囊炎)等疾病,还可用来输精管造影,从而对精道疾病作出诊断。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结合如下附图对本发明的介入式给药装置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图1为导管针的示意图;
图2为针芯和针芯手柄的示意图;
图3为引导导管的示意图;
图4为导管连接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近端指靠近操作者使用的一端,而远端指的是远离操作者的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相良顺;袁爱玲,未经相良顺;袁爱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17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