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失模数控加工薄型刀片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11727.X | 申请日: | 2013-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3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董红召;陈泓泽;单忠德;郭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6D1/25 | 分类号: | B26D1/25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消失 数控 加工 刀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失模数控加工薄型刀片。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技术以其铸件精度高、设计灵活以及生产过程绿色高效的特点,近二十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用于生产实际的消失模泡沫模样加工方式主要有手工切割、模具发泡和数控加工。手工切割方式操作灵活,投资低廉,在简单模型切割和复杂模型休整时运用广泛,但其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很低。利用模具发泡成型是目前生产泡沫模样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但其需首先按目标零件形状设计并加工出金属模具,再用泡沫珠粒原料在金属模具中加热发泡成型,此加工方式模具设计麻烦且费用昂贵,若需加工零件形状稍有变化就要重新设计模具,生产适应性非常的差。数控加工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加工柔性等特点,既适合大批量的生产,也适合单件小批量生产和新产品研发。
一般数控加工切削金属材料时,刀刃的前刀面在切削点挤压所切金属层使其产生剪切滑移变形完成切削。加工一般金属的铣刀,前角在5°~10°,后角在1°~5°,用于切削泡沫时,刀刃在切削点与所切泡沫挤压,使泡沫上的小球产生弹性变形,由于刀刃的前角小,挤压力远远大于剪切力,使刀刃部泡沫上的小球弹性变形后,不能剪切断开,造成珠粒剥离、网络状凸起、绒毛状粗糙、刻痕、波纹等情况。若使用类似传统金属数控铣刀切削,泡沫模样的表面质量较差,不能满足消失模铸造的精度要求。
生产成本是刀具设计和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若要做到兼顾经济性和加工工艺的合理性,需合理地选择刀具的材料和结构,保证刀具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保证合理的耐用度,保证刃磨的方便性等;目前市场上有类似金属切削刀具的泡沫立铣刀、盘铣刀,他们一般是做增大前角、螺旋角的改进,并且将刀刃打磨得较为锋利,单把刀具的价格一般在几百元;加工金属材料的铣刀片价格一般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若是改进成为专门加工泡沫材料的利刃刀片,价格会更加的高,而且它们切削刃较短,切削效率低,不轻快,而普通的塑料切割机碳钢工业刀片的价格则在几角钱;而且当铣刀以高速进行旋转加工的时候,直接将刀片嵌入到铣刀体上的方式不够牢靠,刀片可能会因离心力的影响而脱离铣刀体或者发生松动等情况,所以需要另外的辅助装夹措施。泡沫属于较软的材料,加之采用小切深、小步距、快进给、高转速的切削形式,对刀具系统的刚度要求远不如加工金属的时候高,但为了进一步保证加工精度,仍需要找到一种简单合适的装卡方式满足刀具系统一定的刚度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的加工刀片在切削过程中材质松软、导热系数低、极易变形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能保证消失模泡沫模样数控加工后表面质量较高的同时,降低加工刀具的生产成本,方便、稳固地进行刀片的装夹固定并使刀片切削的时候具备一定的刚度的消失模数控加工薄型刀片。
本发明所述的消失模数控加工薄型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片体,所述的刀片体包括开有安装孔的固定片、带有前刀刃的切削片,所述的切削片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的固定片的下表面;所述的刀片体通过螺钉固定在铣刀体侧壁上的插槽内,且所述的切削片的前刀刃伸出所述的铣刀体的底面,所述的插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的刀片体的横截面形状匹配;所述的铣刀体中心设置的连接通孔连接负压吸屑装置。
所述的铣刀体沿周向均匀设置若干个插槽,且每个所述的插槽对应位置开有内螺纹通孔。
所述的固定片与所述的切削片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的刀片体安装在所述的插槽内时,所述的切削片与所述的铣刀体的竖直轴之间的夹角为60度。
所述的螺钉的中间的无螺纹段将所述的螺钉的螺纹段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且所述的无螺纹段与所述的固定片上的安装孔匹配。
所述的刀片体的厚度为0.3mm~0.5mm。
使用时,将刀片体嵌入对应的插槽,再用螺钉固定好,螺钉上的无螺纹段和刀片体上的安装孔紧密配合;刀片体的切削片与竖直轴方向呈60°角,刀片体具有较大的前角,非常锋利,使前刀刃在切削点与所切泡沫小球的挤压力下降,使泡沫上的小球弹性变形减小,剪切力变大,泡沫小球被剪切断开,一分为二,并从刀刃部位蹦落,小球被整体撕裂下来的几率变小,从而使被切削表面光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17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