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磁悬浮导向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09229.1 | 申请日: | 2013-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2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沈中伟;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吉亿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7/02 | 分类号: | B66B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 地址: | 2016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磁悬浮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或对重用磁浮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电梯轿厢是沿着垂直安装在升降道内的导轨上、下运行,由于轿厢框架组装时的扭曲、轿厢框架重心与吊挂点的不重合、轿厢内载荷的不均匀等原因,使得轿厢以吊挂点为旋转中心前后或左右方向倾斜。一般的,在轿厢上、下梁两端各配一组导向装置通常是导靴或滚动导轮嵌在导轨面上,起到为轿厢上、下运行导向作用并依靠其与导轨的支撑力保持轿厢的平衡。
由于轿厢的不平衡,通常作为导向装置的导靴或滚动导轮在一个或几个方向上是接触在导轨面上的,在轿厢上下运行时,导轨表面的划痕、扭曲及导轨接头的不平整会通过导向装置传到轿厢上,使得轿厢产生晃动和噪音。
为解决上述由于导向装置与导轨面接触而产生的轿厢运行晃动和噪音,已公布的很多文献、专利或产品利用电磁铁或电磁铁加永磁铁的方法来控制导向装置与导轨面产生间隙从而达到降低轿厢晃动与噪音的目的。但是,上述文献等资料介绍的磁体单元结构多为E字型,有三个磁极分别对应导轨三个方向的平面,这种结构,当系统要调整其中一个方向的间隙时,由于电磁回路强耦合效应,势必对另外两个方向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了控制的难度和电力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普通接触式导向装置产生振动和噪音的问题,以及“E”型磁悬浮导靴各方向控制互相干扰,损耗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梯磁悬浮导向装置。本导向装置通过调整永磁铁与电磁铁产生的对导轨磁力,使得电梯轿厢与导轨不接触,达到电梯沿导轨平稳上下运行的效果,有效的解决现有导向装置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电梯磁悬浮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与导轨嵌合,并在两者之间产生永磁铁磁场和电磁磁场,使得轿厢悬浮于导轨上。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例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
基座;
辅助导向轮,所述辅助导向轮固定在基座上,并与电梯导轨的三个方向上的导轨面对应间隙配合,且在电梯轿厢发生异常倾斜时,辅助导向轮与电梯导轨接触配合,进行辅助导向;
磁体单元外罩,所述磁体单元外罩固设在基座上;
磁体单元,所述磁体单元固设在磁体单元外罩中,并与电梯导轨的三个方向对应配合,在三个方向上产生永磁铁磁场和电磁磁场;
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固设在磁体单元外罩中,与磁体单元相配合,探测磁体单元与电梯导轨在三个方向上的间隙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磁体单元包括C形铁心、若干永磁铁块、若干铁心块以及电磁线圈,所述若干永磁铁块和若干铁心块可拆卸的安置在C形铁心中,所述电磁线圈安置在C形铁心,所述C形铁心的开口与电梯导轨上相应的导轨面相对,并与导轨形成一个单独的磁回路,从而在磁体单元与导轨之间产生电磁吸力,该电磁吸力的大小通过电磁线圈内的控制电流来调整。
再进一步的,所述永磁铁块和铁心块至少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磁体单元外罩由磁体单元外壳和外罩盖板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电梯磁悬浮导向装置,通过在导轨和导向装置之间永磁铁磁场和电磁磁场的调整,使得轿厢悬浮于导轨上,从而消除了电梯晃动和摩擦噪音的根源,做到了真正的无损控制、降低了控制的难度,极大提高了电梯乘坐舒适感;另外,永磁铁的可调整设计,提高了永磁铁利用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磁悬浮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磁悬浮导向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为磁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磁体单元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磁悬浮导向装置在电梯中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俯视放大图;
图5为调整Y1、Y2向磁体单元中永磁铁块和铁心块的示意图;
图6为调整Y1、Y2向磁体单元中电磁线圈中电流大小、方向的示意图;
图7为Y1、Y2、X1三向磁体单元与导轨的永磁铁磁通量分布图。
其中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吉亿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吉亿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9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